ETF發行價愈低,投資人愈能撿到便宜?會不會漲,終究還是取決於市場

ETF發行價愈低,投資人愈能撿到便宜?(示意圖/取自pexels)

以往台股ETF 的發行價格普遍是15元,但近期開始出現發行價只有10元的月配息ETF(如00940),掀起一陣搶購熱潮。但發行價真的愈低愈好?投資人可以撿到便宜嗎?

事實上,台股ETF的發行價格從過去的15元降至10元,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商品打折」了,其實不見得比較划算,投資人也不見得真能撿到便宜。我們可從幾個角度來判斷台股ETF的發行價格是否合理:

1. 發行價格與資產價值的關係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ETF發行價格與其所代表的資產價值之間的關係。

台股ETF 的價值是根據持有股票的價格來決定的,換句話說,發行價格的不同,並不代表這些股價的實際變化。也就是說,就算發行價降到10元,但若其成分股的股價跌了5%,那麼你投入的總資產也一樣會跌5%。

同樣的,就算是發行價維持15元,也一樣是跌5%。ETF的價值並不會因為發行價格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2. 取決於市場情緒、預期趨勢

如果市場普遍預期台股將上漲,那麼,即使發行價較高,多數投資者仍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然而,如果後市不看好,就算發行價較低,也可能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時機。

舉例來說,假設你平時喜歡買特定品牌的咖啡粉,平時一包的售價是15元。有一天,你看到這個品牌的咖啡粉在打折,每包售價10元,但保存期限只剩兩週,你會做何選擇?

表面上看來,你是以更低的價格買到了咖啡粉, 但實際上,泡出來的咖啡品質大不同。所以,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僅僅根據發行價格的高低來判斷是否「撿到便宜」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

總體來說,一檔ETF的發行價不論是15元還是10元, 都不能算是撿到便宜或買貴? 而是要考慮ETF連結的指數及成分股所代表的資產價值、市場的整體情緒和預期趨勢。後續本書也將透過具體的投資方法,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上述4個地雷往往也是你實踐CASH行動的致命傷。舉例來說,CASH行動強調的是創造可預期且持續性的現金流收入,若以為配息型ETF無法創造滾雪球的複利效益。你自然就只會挑選市值型的投資工具,如此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自然就不容易產生持續性的現金流收入。

如果能夠理解其中的邏輯,那麼,避開4大地雷可以帶來以下幾個好處:

1. 配息型ETF可利用再投資形成滾雪球效應

配息型ETF 定期支付股息,如果這些股息不再投資,可能會影響複利效果,即所謂的「滾雪球效應」,但如果投資人可以更好的規劃資金再投資策略,反而可以最大化長期投資回報。

2. 正確理解存股與高股息ETF的殖利率穩定性

存股(長期持有股票)與投資高股息ETF都可能面臨不同的風險和回報情況,了解不同工具的殖利率穩定性,有助於投資者選擇更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的產品。

3. 避免將所有資金集中在單一投資標的

集中投資於單一標的可能會增加資金的風險暴露,因為任何對該標的不利的市場變化都可能對投資組合產生重大影響。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規劃投資組合能夠抵抗單一市場或行業的波動。

4. 低發行價並非必然的好康

股票的價格低,並不代表就是便宜或具有投資價值。重要的是評估股票的基本面,如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獲利能力和市場前景等,才能選擇真正具有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這樣也可以避免僅因低股價就貿然進場,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作者介紹:MK郭俊宏

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系,從科技業轉戰金融業。擁有兩岸CFP國際金融理財規劃師、CFP認證理財培訓課程講師、財富管理執照及多張金融證照。現為多家企業員工、金融機構理專理財培訓講師、中國大陸千聊/騰訊視頻線上理財課程專案簽約講師,並創立MK陪伴式學習網路學校。

作者從風險管理、小錢變大錢、投資心理分析、生活趨勢預測,整理出一套簡易可行的CASH行動法則,不到50歲即達成月領10萬元配息的理財目標,並以「配息達人」的身分受邀至各大財經媒體分享投資經驗,著有《投資贏家的領息創富術》、《找到7%的定存》、《理財就是理未來》、《讓你更有錢的6ways》(簡/繁體中文版)。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