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4)日行政院院會中,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長林繼國報告了「114~117年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分析近年來全國大眾運輸載客量的變化指標。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指出,許多縣市的捷運路線同步在規劃施工中,現有的公車支持計劃應將這些發展中的捷運路線納入考量,支持縣市政府推動各項政策,讓公車客群無縫接軌於未來的捷運。
蘇俊賓根據交通部的報告數據指出,大眾運輸運量受到疫情衝擊,但已逐漸恢復。2023年全國捷運系統相較於2019年衰退不到2%,但公車運輸量雖較疫情期間成長,仍衰退23%。他強調,不同運具之間存在競合關係,不能只看單一面向。
蘇俊賓建議,在捷運開通前的三至五年內,應規劃並支持類似捷運路線與班次的公車服務,即「先導公車」或「仿捷運公車」,以培養乘客習慣,避免新設捷運初期運量低迷。呼籲中央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提升未來新捷運的運量和使用率。
蘇俊賓表示,政院應追求大眾運輸運輸總量的提高,而非僅是公車運量的增加。以興建中的捷運為例,如何在開通前幾年達到預期運量,除了工程外,是最重要的事情,需要事先規劃補足。 (相關報導: 國中紅髮妹「跨越圍欄」逃票進捷運!還曬影片喊:暑假太無聊 上新聞黑歷史全被挖 | 更多文章 )
針對蘇俊賓的建議,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高度認同,希望在捷運工程完成前,協助民眾培養對未來交通工具的使用習慣。他指示交通部與桃園市政府共同研議,擴大並精準實施此計畫,確保在捷運開通後,實現無縫接軌,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