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發展至今不過兩萬多年的歷史,相較於人類八百多萬年的地球生存歷史,可說是非常短暫,所以我們可以說現代人雖生存在現代,卻擁有遠古人類大腦的生存機制。本文將以生物演化-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兩性的擇偶偏好。
擇偶是繁衍後代的重要過程之一,男性想成功繁殖下一代,必須講究量跟質,而遠古時代並不像現代醫學這樣的發達,能夠透過詳細的身體檢查來了解女性繁殖能力狀況,所以性選擇使得男性發展出了較於青睞那些擁有象徵女性繁殖能力高的相關特質。
1、年紀:男性看中的並非女性是否年輕,而是繁殖價值。
根據記錄,超過20歲,女性的繁殖價值將平穩下降,到了40歲,女性的繁殖價值就很低了。研究證實不論較年長的男性或是年輕的男性,所喜好的女性年齡區間皆落在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所以男性並非全喜愛比自己年輕的女性。
2、健康:
(1)從外貌特徵,比如:豐滿的嘴唇,光潔的皮膚,亮澤的頭髮,勻稱的體型來判斷。
(2)從行為特徵:充沛精力,生動表情來判斷。
女性在生理結構上需要肩負起懷孕生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女性的自我保護力及自我照護力低,需要仰賴男性的資源來確保自己及後代能夠健康及有足夠資源生存,故有以下幾種擇偶偏好:
對經濟能力偏好,對良好經濟能力前景偏好,對高社會地位的偏好,對年長男性的偏好(因為男生的年齡往往跟他掌握的資源有正相關),對可靠性及穩定性的偏好,對身高及運動能力的偏好(威懾其他男性的效果),對健康的偏好。
在了解我們因適應機制而產生擇偶需求後,回到現代社會,因應社會的多元發展,找尋另一半不見得是為了要有下一代,有時只是想找人作伴,又現今男女皆可肩負收入的來源,女性更有獨立自主的能力,那擇偶條件也該有所修正。拋開既有框架和條件吧!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對象。
作者介紹|社工師走跳日誌
現職社工師,從事保護性工作至少五年。領有亞洲體驗教育學會正引導員證照,設計及帶領體驗活動多年。人生設計卡/愛情設計卡 專業執行師。提供職涯/愛情牌卡諮詢服務,情感教育講座或是工作坊辦理,自我探索及團隊建立體驗活動設計及帶領服務。累積帶課場次至少200+場,帶領時數至少5000+小時。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名日文化(原標題:從生物學觀點看為何男生總愛年輕的女生,女生又愛要求男生有房有車?) (相關報導: 為何有些男生喜歡和姐姐交往?愛情作家點出3大原因,年輕女生真的給不起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