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重量級議員包瑞翰是台歐關係一大推手,他在退休前夕接受中央社專訪。下屆歐洲議會政治光譜改變會否衝擊台灣能見度,他強調挺台獲跨黨派支持;台歐雙邊協定進展慢,他則說要有耐心。
德國綠黨籍的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在歐洲議會連任3屆議員。近年台灣與歐洲聯盟關係快速進展,尤其即將結束的本屆歐洲議會,過去5年任期通過多項挺台文件,包瑞翰常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退休後,他將擔任德國外交部倡議的「德台民間論壇」對話平台德方主席。
包瑞翰為台歐關係「攻守兼備」。例如,歐洲議會大力支持台歐洽簽雙邊投資協定(BIA),但上屆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始終無動於衷, 他主動委託3位學者研議提出台歐「供應鏈韌性協定」衝擊評估報告,試圖開出一條雙邊協定新路。
再如今年2月26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在中國官媒專訪中提及「台灣屬於中國」,包瑞翰隔天即在社群媒體X上痛批武契奇靠攏極權政府,並立即在28日歐洲議會大會提案,將此事寫入年度外交暨安全政策評估報告,表明嚴重關切武契奇說法明顯附和中國政府欲以武力脅迫台灣的可能性。
對於極右派在新一屆歐洲議會席次大增,牽制歐盟政治議題走向,台灣是否該擔心未來議會挺台聲浪可能不如從前,包瑞翰告訴中央社,即將結束的這一屆議會對台灣及其民主前途的支持「非常團結」。
他說,除了極端的左右兩派,從進步派的綠黨到保守派政黨,總是合作支持台灣民主,以及台灣期待的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當然也包括維護台海穩定和平。
包瑞翰說:「我相信新一屆議會將會延續同樣的(挺台)方向並堅持下去。」
一般認為極右派較不關心外交事務,也發生過幾件被中國或俄羅斯政府收買的事,但包瑞翰提醒記者要深入觀察,別用刻板印象來看。他說,部分保守派人士,特別像是「歐洲保守及改革」(ECR)黨團,也跟他一起支持同樣的台灣政策。
他表示:「其他議題可能大家無意致力於縮短兩極間的巨大鴻溝,但在台灣、香港、新疆、南海和其他有關台海的議題,以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激進和壓迫的政策,我們已經合作過。」
包瑞翰說,雖然也有左右兩邊的極端人士呼應北京的宣傳,但他不相信這些聲音會有主導性,「我對此非常樂觀」。
台歐雙邊協定因為可能被賦予正式外交關係的意義,在歐盟執委會和部分歐盟國家阻力仍大。包瑞翰強調,「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也有協定(指ECFA),我們在WTO下有一切權利與台灣建立協定」。
記者問他若如此,為何幾年來仍難有進展,連促使執委會投入談判前的評估準備工作都遭拒絕。
包瑞翰說,近9、10年來,他本以為改善歐台經濟關係的最高目標是雙邊投資協定,但他後來從企業回應「不需要」等多重面向了解,「我得出的結論是,這是一條死胡同,所以讓我們務實一點」。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拜登政府「審查」社交媒體違憲?美最高法院駁回共和黨牽頭的訴訟 | 更多文章 )
包瑞翰提到前述「供應鏈韌性協定」,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DG Trade)已表達一些興趣。台灣方面雖反應熱烈,但他仍在等待台灣提出類似主題的對應研究,以促進歐台對話。「所以我們不要回頭抱怨。讓我們努力變得積極主動務實,並具有必要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