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基會名人理財系列》牛市再起,投資工具怎麼選?證券分析師:金融股有優勢、下半年留意風險評估

Fed 官員對降息時機仍不鬆口。(美聯社)

2024全球牛市再起,Q2市場在高檔震盪,投資人該如何把握行情,是一門學問,而Fed利率政策搖擺不定,投資人又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與比例配置,並把握行情?對此,證券分析師陳唯泰認為,投資小白可從定期定額外做起,屆齡退休的投資人則可思考不同產品的投資比例,他也預估,真正開始降息循環的時間點大約會落在2025年。

不過在調整投資的比重前,要優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力,陳唯泰強調,所謂適合的理財工具回隨著年齡、收入增加,有所不同,像是剛開開始投資理財的學生或投資小白,可以先從ETF或基金入門,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逐步培養對全球經濟局勢變化的敏銳度,往後再展開股票的布局。

ETF、股票配置隨資歷調整 退休族可關注金融股

陳唯泰觀察,相較過往年輕人愛當沖、操作槓桿,甚至玩期貨和權證,現在則相對注重風險承擔,投資理財會優先考慮使用ETF。他建議,ETF與股票的投資比例要同時思考,如果股票的比重隨著年紀增加,ETF就隨之減少;若是退休後股票比重調降,ETF的比重就可拉高至50%、60%。

高股息ETF吸引愛領息的投資人,事實上,金融股過去也是愛領息一族的熱門投資標的,在全球總體經濟環境復甦之下,金融股後勢可期嗎?陳唯泰分析,許多人選擇金融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股價波動較小,但從波段觀察,漲幅卻也不少,像是全台14家金控的股價漲幅都超過10%至15%,若搭配股息分配,整體報酬率高,對於屆齡退休、不希望承擔過高風險的族群而言,會是不錯的投資策略。

聯準會降息時間未定 債券比例怎麼配?

投資金融股的投資人也相當關心降息時間點,陳唯泰認為,目前尚無法確定聯準會降息的具體時間點,也因此台灣、美國都處於相對高利率的環境,台灣甚至還有再升息的可能,對投資金融股有利,可以採取定期定額存股。

至於近年如雨後春筍出現的公債、公司債、企業債、金融債等債券商品,陳唯泰建議,可以公債搭配A級投等債進行投資,同時賺到資本利得與債息。

陳唯泰解釋,此時持有公債,其實就是看好聯準會可能在今年第3季或第4季降息,投資人有機會因此賺到資本利得,若是想要賺債息,可考慮買入票息率更高的A級投等債,領取額度固定收益會比公債更高。

債券投資先別急,年底降息再加碼

陳唯泰也說,聯準會日前會議中提到通膨已經趨於溫和,顯現大眾對通膨的疑慮逐漸緩解,但仍不敢掉以輕心,這也是聯準會目前遲遲不肯降息的原因,不過各界對美國接下來的經濟成長率有所擔憂,為了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外界預測聯準會可能在今年第3季開始降息,回應市場期待。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會議記錄也指出,當前降息目標不變,陳唯泰認為,降息次數將在2025年逐漸增加,也就是明年才會正式進入降息循環。

對持有債券或想要投資債券的投資人而言,陳唯泰提醒,拿捏進場時間很重要,因為利多實現的時間點可能延後,那麼現階段要放慢債券投資的腳步,接近年底時再增加債券比重;如果已經持有債券,就先按兵不動、耐心等待,因為目前也沒有更好的時間點和投資標的去做替換,不過隨著歐洲央行在6月初實施降息,聯準會也有機會迎來第一次降息,整體趨勢將逐漸明朗。

AI產業趨勢不變,下半年投資要注意風險評估

而隨著市場進入相對高點,陳唯泰觀察,各界預估台灣今年的GDP成長至少3%,去年下半年基期較高,今年季增年率逐步放緩,也就是台灣今年上半年單季GDP成長率會高於下半年,但這不代表下半年經濟不好,投資時也可以回頭檢視,去年下半年哪些類股或個股的基期比較高。 (相關報導: 證基會《名人理財系列》遇上投資詐騙怎麼辦?刑事局偵查員:務必在48小時內報案 更多文章

其實從去年第3季起,AI相關個股大放異彩,陳唯泰看好今年相關訂單能見度表現更出色,但同樣受到去年基期偏高影響,今年下半年的成長幅度恐怕不如去年,「我相信AI這個區塊未來三年、五年,它仍是多頭趨勢,可是投資人下半年在介入的時候,要稍微評估一下風險。」他也提醒,隨著AI相關產業全數漲了一輪,接下來要去看上半年的財報數字到底如何,再來決定哪一些個股可以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