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豪觀點:從1933到2024 — 台灣正在複製希特勒的歷史?

立法院28日職權行使法修正三讀通過,場外仍有不少「青鳥行動」抗議民眾聚集,高舉標語牌表達訴求。(資料照,陳昱凱攝)

25日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痛罵賴清德總統毀亂憲政,對三讀通過的法律「不合心意就不打算遵守」,還影射賴清德是納粹領導人希特勒。雖然總統府立即反駁柯文哲對賴清德的批評,但是如果我們與1933年德國納粹黨崛起的前夕做比較,令人訝異的是我們似乎正在複製歷史中。

賴清德以德國納粹走向民主獨裁為師?

1932年11月德國國會選舉後,經歷長期政局動盪的總統興登堡希望建立一個基於議會但排斥社會民主黨人和共產黨人的穩定內閣。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日興登堡選為德國新任總理,但他領導的納粹黨在議會584席中只佔有34%的席位(196席),他希望通過威瑪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授權法」,授權法規定總理可以不通過議會自行制訂規章以代替法律。可是修憲需要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員通過才能生效。因此希特勒在合法取得總理職位後,立即要求總統解散議會,定於1933年3月5日重新選舉。

1933年2月27日,國會大廈發生多起總火案後,納粹黨如獲至寶,立即宣稱這是共產黨發動革命的信號,大力宣傳德國正處於共產黨發動革命的關鍵時刻,只有通過「授權法」才能制止共產黨發動革命,否則德國就會處於共產黨的恐怖統治中。於是1933年2月28日「國會縱火法令」發布,將德國共產黨列為非法。3月5日,重新選舉結果647席中,納粹黨贏得了288席,社會民主黨取得120席,共產黨雖然被列非法,仍取得81席;納粹黨加中央黨(73席)席次雖過半數,但仍沒有能達到2/3不足以修憲。最終取消德國共產黨的席位,且對缺失席位並不重新選舉;終於獲得議會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數贊同通過「授權法」。德國納粹開始走向民主獨裁之路。我們不禁要問,今天的賴清德與民進黨政府,公然與多數民意對幹,難道竟以希特勒為師?

國會改革與習近平牽拖,民進黨不抹紅就沒招了?

歷史雖不能完全複製,但竟是如此巧合。5月29日民進黨立委羅美玲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表示,引述中國大陸異議作家袁紅冰的話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特定人士督促立法院長韓國瑜、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以國會改革之名通過打擊台灣政府法案。而民進黨這種抹紅的手法,屢試不爽,過去在國會多數時為所欲為,沒有通不過的法案,如今國會少數,願賭不服輸,輸了就歸咎於阿共仔,難道不抹紅就沒招了?

而24日賴清德在敞廳談話中表明,對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案,引發社會爭議,更危害憲法權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則,為了確保自由民主的憲政制度、保護人民的權利,因此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相關報導: 風評:大法官不是國會立法導師,是不是總統意志護衛隊? 更多文章

20240624-總統賴清德24日對於立法院修法發表「守護憲政,保護人民」談話。(顏麟宇攝)
總統賴清德對國會改革法案發表「守護憲政,保護人民」談話。(顏麟宇攝)

賴清德鬥雞性格,台灣已陷入民主內戰

在此之前,立院修法過程中民進黨側翼民團發動「青鳥行動」,號召民眾走向街頭包圍立法院,以民意壓迫立法委員阻止國會改革五法通過,其實他們也心知肚明,在目前立法院朝小野大的結構下,要阻止國會改革是不可能的;因此早就設定好目標,準備提出覆議、釋憲,進而在明年針對部分藍營區域立委提出罷免,目的就是在改變目前朝小野大的結構,讓執政的民進黨再次走向「完全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