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應鏈轉移效應持續發酵,台灣上市櫃企業積極調整營運策略,關閉在中國賠錢的子公司,並加碼投資賺錢的企業。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首季,1196家台灣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單季減少了13家,整體比例破7成,證期局主秘尚光琪分析,應與供應鏈轉移有關,台商調整營運策略。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截至2024年第一季末,共計1196家台灣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單季減少了13家,整體比例降至69.5%,跌破7成,創下至少五年來的最低,顯示台商大規模撤出中國賠錢的子公司。同時,台商增加對賺錢企業的投資,據統計,首季台商新增赴中國投資478億元,較去年首季減少190億元,呈現出投資模式的反轉。
證期局主秘尚光琪說明,上市櫃公司在中國投資家數減少,但新增投資卻增加,獲利更是翻轉,創下歷史同期第二高,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由於供應鏈轉移,台商積極調整營運策略,關閉賠錢的中國子公司。第二,2021年首季因疫情推升需求,隨後因庫存問題壓低獲利,但如今存貨去化改善而又回升;第三,AI及車用電子需求成長,帶動相關供應鏈公司業績提升。據金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首季台商在中國和海外投資狀況均呈現增長,台商赴中國投資合計獲利達1,012億元,年增39%。 (相關報導: 金管會新規在即…20張醫療、失能險快買不到了!多家壽險公司「6月底」停售保單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