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職場人,尤其是剛剛到一個公司或者職位的人來講,開會的時候如何發言,如何提出自己的見解,展現出存在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不積極發言吧,沒人看到你,你可能就會錯過很多機會;但有時候,有的話又不知道當說不當說,想說但怕說了不合適,這個火候又怎麼把握?
一、會前做好準備
首先你要知道,刷存在感沒問題,怕就怕刷沒有意義的存在感。我見過很多人在會上發言僅僅是為了讓老闆們覺得自己很厲害,但說出來的東西一點營養都沒有。所以,在參會之前你一定要做足功課,包括:誰會參加、這些人之間彼此的關係是什麼、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什麼、在開會之前大家都討論過什麼、當時會上都有哪些矛盾點和懸而未決的事、你又可以在哪方面給出具體的建議……等。
這就好像你去旅遊,需要提前做好攻略,這樣可以少走彎路。開會也是一樣,要是不提前看清形勢,貿然採取行動,你不踩雷誰踩雷?
二、會中巧妙插話
等到開會的時候,你需要觀察一下:是不是一直是主管講話,其他人只需要記下並執行?會議上都是誰經常發言?你同級的同事都是怎麼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的?如果大家都踴躍發言,那我的建議是你可以主動一些。
在會上,最難的是如何插話,因為不像主管,總有人會主動問:「老闆,您怎麼看?」如果你不主動插話,很有可能這個會你從頭坐到尾都說不上一句話,毫無存在感。
我教你一個小竅門,叫作聯結,就是從前面人說的話聯結到自己想要說的。比如你可以說:「剛才張總問到這個案子對我們的長期影響是什麼,我們團隊最近正好做了這方面的一些調查……」
有時候,在參加會議的人中,你可能是級別最低的,人微言輕,說話就顯得沒有分量。
因此你特別需要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為自己的話找到背書以增加權威感。
比如你可以說:「剛才王總提到,A市場是我們的戰略重點。我最近剛讀了一份有關A市場的研究報告……」這樣說就相當於用研究報告給自己背書。
開會時最常犯的錯誤是好不容易逮著說話的機會了,就沒完沒了地說下去。其實,不一定非要在會上一次性把所有的資訊都講完,你可以挑重點說,然後告訴主管,你之後會把詳情發給他。這樣做,一來不會佔用大家太多時間,二來可以讓你在會後有機會和高層建立更持續、更有價值的聯繫。
還有一個竅門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最安全的發言是提問。有時候,一個好問題就是好答案。
比如,我之前工作的時候遇到一個情況,當時的公司正在準備業務拆分重組,但還沒有正式宣布,這個時候有總部的高層過來開員工大會,和大家打打氣。
會上有提問環節,一般的員工肯定問自己關心的:「聽說×××公司要把我們給買了,是這樣嗎?」但別忘了,這些高層都是受過媒體培訓的,知道如何避重就輕。
像這種問題,問了也白問。更何況,直來直去,也並不能為你加分。問得尖銳,甚至會被當成挑釁。那什麼樣的問題能加分呢?記住一句話:讓對方站在合作的立場上,幫你解決問題。 (相關報導: AI熱潮大爆發,資訊科系真香?康乃爾高材生不同意:找到工作就做,因為下個工作不知在哪裡 | 更多文章 )
我當時是這樣問的:「現在外面有很多關於公司業務拆分的謠傳,這不但給大家專心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干擾,還給客戶帶來一些恐慌。我知道有些事您也不好回答,但我很想知道面對這些干擾的聲音,您對我們在座的員工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