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力擺脫英國殖民痕跡 印度民眾對伊麗莎白二世駕崩消息反應冷淡

1997年10月17日,印度柯契(Cochin),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接過一名婦女致贈的陶器(美聯社)

南亞大國印度曾受到英國殖民近20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傳至印度後,一些印度民眾為之哀悼,一些人想起殖民時期的血腥歷史,而大多數印度人對這個消息毫不在乎。

1947年,印度正式獨立,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1952年繼位後,在位70年間,曾於1961年、1983年、1997年訪問印度,鞏固印度與英國的新關係。

1961年,伊麗莎白二世初次訪問印度,她與丈夫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抵達首都新德里(New Delhi)時,近100萬人在街上排起長隊,只為一睹她與菲利普親王的風采。

1961年1月24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右二)首次訪問印度(美聯社)
1961年1月24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右二)首次訪問印度(美聯社)

現年71歲的保羅(Darshan Paul)說,當年她10歲或11歲,站在新德里的路上,拿著印度國旗向女王揮舞,「我記得她戴著手套的手向我揮手,印象深刻」。保羅回憶說女王的訪問讓人感到興奮好奇,她與朋友瀏覽著報紙上的女王照片,女王的禮服讓她眼花繚亂。

然而,保羅說當年是截然不同的時代,一些印度人與英國王室之間的傳統聯繫此後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對於現在的年輕印度人來說,英國王室看起來就像其他備受矚目的名人家庭,你可能會追蹤他們的消息,因為你想知道有什麼祕密發生的事,但除了光環及名人魅力之外,他們不再具有任何重要意義。」

保羅還表示,如果英國國王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III)正式訪問印度,「一定不會那麼重要」。

擺脫殖民的過往

自從獨立以來,印度開始擺脫殖民的關聯,包括改回英國殖民統治期間重新命名的城市名稱。1960年代,印度政府移除了英國官員及王室成員的雕像,例如將英國國王喬治五世(King George V)的雕像從印度門(India Gate)移至加冕公園(Coronation Park),這是英國王室象徵在新德里的最後安息地。

在印度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下,印度重新煥發活力,當局廢除了殖民時代的街道名稱、一些法律甚至國旗符號。伊麗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傳出前幾小時,莫迪在「國王大道」(Kingsway)重新命名為「責任大道」(Kartavya Path)的儀式上,發表激烈慷慨的演說。

2022年9月11日,印度新德里,喬治五世的雕像靜靜矗立在加冕公園(美聯社)
2022年9月11日,印度新德里,喬治五世的雕像靜靜矗立在加冕公園(美聯社)

莫迪呼籲印度擺脫其殖民關聯,批評「國王大道」是英國國王統治下的「奴隸制象徵」,並表示這條街道更名「已創造新的歷史」。這條大道曾經矗立著喬治五世的雕像,如今是印度獨立運動者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的黑色花崗岩雕像在此矗立。

印度德里大學(Delhi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奧賈(Archana Ojha)表示,莫迪政府的做法呈現了與君主制無關的「新印度」但她也指出,印度與帝國相關的歷史無法隱藏:「我們可能不需要珍惜一些遺產,但我們需要保護它們來教導後代,我們不能完全抹去它們。」 (相關報導: 女王外交學》見證「日不落帝國」由盛轉衰 ,大英國協可能是伊麗莎白二世最偉大也最脆弱的遺產 更多文章

印度民眾毫不關心

對於許多印度人來說,英國王室仍是痛苦歷史的標誌。印度民眾仍記得英國殖民統治的黑暗歷史,包括暴力與折磨、飢荒、經濟剝削、印巴分治發生的前所未有的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