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屆國際抗癆暨肺疾聯盟亞太區大會在台灣舉行,來台與會的無國界醫生菲律賓結核病專案人員嘉文與洪特維洛斯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直言,基於台灣對抗結核病的成果,希望台灣繼續分享經驗,強調結核病是可治癒的疾病,所有人應合作防治並終結此疾病。
國際抗癆暨肺疾聯盟1920年在法國巴黎成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最大的非政府組織(NGO)夥伴。中華民國防癆協會1965年加入該聯盟,隔年加入該聯盟亞太區署(Union APR),其每2至3年舉行亞太區大會(APRC),這次大會4月26至29日在台灣台北進行。
嘉文(Danica Katrina P. Galvan)和洪特維洛斯(Christian Jay Hontiveros)是無國界醫生(MSF)菲律賓馬尼拉湯都區(Tondo)結核病專案人員,分別擔任醫學研究經理及病患支援行動經理。嘉文表示,自己所學是公共衛生,得知MSF有項作業研究(運籌學)計畫,因此申請加入MSF。

與嘉文一樣,身為專業護理師的洪特維洛斯也曾在別的組織任職,他向《風傳媒》表示,當看到MSF開出活動經理職缺,對醫護人員幫助病患給予協助方案,引起自己的興趣,因為或許可從中發現,就算有相關政策和資源,為何菲律賓還是有許多問題及挑戰。
MSF在湯都的結核病專案團隊會把裝有X光機的卡車開入社區進行篩檢,當發現疑似感染者時,會採集其痰液樣本,送往位於首都馬尼拉的衛生部化驗室化驗,而2023年每周平均約400至450人接受篩檢。團隊也會以擴音器在社區宣傳免費篩檢,強調結核病是可治癒,以及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他人的認知。
值得學習台灣防治政治意願
談到對抗結核病,洪特維洛斯提到,當鼓勵結核病患者接受治療時,最常被問「該如何繼續工作?」他表示,這凸顯當地患者傾向繼續工作,因為牽涉到家庭經濟,而菲律賓不像台灣有全國補助,只有部分地方政府給予補助,所以台灣給予補助的模式值得參考,增加患者願意接受治療的誘因。

嘉文稱,台灣有政治意願做好結核病防治也是值得學習的部分,即願意投入資源,讓民眾能接受能夠負擔的診治服務,「這是MSF在菲律賓檢討的部分,我們正努力確保社區能接受需要的照護,以及能提供給他們的照護」。她坦言,把研究結果用於實際作業則是另個挑戰。
嘉文指出,利用人工智慧(AI)為結核病接觸者進行胸部X光檢查是一大里程碑,因為在AI的協助下,大幅縮短接觸者等候結果出爐的時間。她告訴《風傳媒》,會記錄不同的AI檢測門檻數值,找出適合的區間,以免遺漏任何潛在的結核病感染者。
嘉文直言,促使菲律賓政府就AI協助診斷進行修法是要務,因為菲律賓尚未全面許可,MSF目前是針對案例申請特別許可。她亦稱,由於不是所有人都負擔得起AI方案,加上MSF不會永久待在當地,所以應尋找有意願的合作夥伴,並倡導AI診斷可行,讓夥伴複製運作模式,甚至投入更多資源來執行。 (相關報導: 無國界醫生互動展》前線團隊不是只有醫生 靠解任務遊戲認識這群人重要性 | 更多文章 )
另外,卡介苗(BCG)是目前用於預防結核病的疫苗,被問及如何讓當地民眾接受接種疫苗,洪特維洛斯表示,MSF在當地沒有促使家長讓新生兒接種卡介苗的任何活動,但有向社區推廣接受檢測的重要性,因為若家中有人感染,其他家庭成員進行追蹤很重要,以預防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