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和平之旅─穿越時空的感悟

前總統馬英九率青年團赴北京大學座談。(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在二月底結束了大九五期後,我驚喜地迎來了馬總統的和平之旅。受邀隨團出訪見證歷史,這對我來說是人生中格外珍貴的一次經歷。感謝馬英九基金會的肯定與邀請,讓我有機會參與這場特別的旅程。

從臺灣飛越824公里抵達目的地後,我們受到隆重的接待,隨即馬不停蹄地展開11天的旅程。

「經濟之源 軍魂耀世」-廣東

在深圳這個兼具經濟特區身份的一線城市中,我們參觀了大疆、騰訊和比亞迪,每個企業都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疆展示的無人機技術讓我眼界大開,從小型生活紀錄到大型電影拍攝、救災及民生服務,無所不能。尤其是他們的三軸穩定器,作為政治幕僚時曾頻繁使用,於我而言有革命情感。騰訊作為最大的網絡社交公司,旗下推出的微信軟體更是家喻戶曉,將科技與民生結合得淋漓盡致。至於比亞迪,基於男孩對機械和汽車的特有,參觀歷程讓我非常興奮。我們都看到,能源汽車已成為現今的趨勢,對電池壽命和使用方面的關注,也令人歎為觀止。

行駛港珠澳大橋上,看到不同車牌和「香港」字樣,從未去過香港的我充滿好奇。跨海橋連接珠海、澳門和香港,重要性不言而喻,建成後促進區域經濟及珠江三角洲共同生活圈,實現了各地間的經濟聯繫。除提供交通便捷外,橋樑亦注重保護海域生態。同時彰顯對自然的尊重,成為兼顧發展與生態的重要基礎建設。

在廣州參觀孫中山故居、黃埔軍校,以及緬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是對中華民國革命歷史的一次深刻體驗。走過這些歷史遺跡,看見黃埔軍校外白牆的那句話,為「革命尚未成功」所震撼。這句話不僅是一種精神鼓舞,更是對當代青年的激勵和召喚。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犧牲的烈士平均年齡約29歲。回顧歷史,我深知革命的艱辛與付出,沒有先烈的奮鬥與犧牲,就沒有今日的我們。而剛過去的329青年節更讓我有所感觸,牢記國父的教誨,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在中山大學的交流中,我認識了許多同學,令我驚訝的是,許多人都是來自臺灣的老鄉,聊天時發現許多共同點,特別有共鳴。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學伴在我到陝西之後,還持續跟我討論陝西美食「肉夾饃」,也相互分享照片,非常有趣。

「歷史薪傳 炎黃傳承」-陝西

在陝西,我們祭祀了黃帝,參觀了兵馬俑,並造訪法門寺及大雁塔。首次參與祭黃帝的體驗讓我參與慎終追遠,追念前賢間感慨於炎黃子孫的身份與歷史使命。而見到兵馬俑更是讓我心潮澎湃,從以前的課本和模型到現在親眼目睹,震撼與興奮難以言喻。在參訪法門寺與大雁塔時,我對佛教的薰陶格外有感觸。在普台高中就讀的三年中,師父常常向我們講解佛法,這次的造訪讓過去的記憶重新浮現,我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靈性的滋養。在陝西的日子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品嚐了一道美食叫做「ㄅㄧㄤˊㄅㄧㄤˊ麵」。在參觀法門寺期間,我們乘坐電瓶車時與解說員聊天,並學了一句當地方言「聊咋咧」,它的字面意思是「非常棒」或「好吃」,格外新鮮有趣。 (相關報導: 呂恆君觀點:「馬習二會」與中國民主之漸進轉型 更多文章

說到陝西,不得不讚嘆它作為一座歷史古都的地位。在這次旅程中,我們前後參觀了國家版本館及陝西歷史博物館,也親眼目睹了兵馬俑和大雁塔等著名文物。其中一個特別的體驗是我們造訪了隆基綠能及農業示範區。坦白說,對於文科生來說,理解這些運作模式確實需要花一些時間,不過我對農業示範區的印象尤其深刻。當地的解說告訴我們利用溫室技術栽種作物,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天氣因素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這種結合科技的農業模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使得農業更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