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落阿富汗唱片行的珍貴史料:賓拉登錄音帶

在賓拉登留下來的1500捲錄音帶中,有超過200人現「聲」(取自推特)。

2001年,911事件過後2個月,美軍進攻阿富汗,賓拉登(Osama bin Laden)倉皇逃離堪達哈市(Kandahar),在一陣混亂中,許多物品被草草棄置,遭當地人洗劫一空,當中包含1500捲錄音帶。這1500捲錄音帶被一個阿富汗家庭撿走後,賣給了唱片行。

1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攝影記者得知後,說服唱片行交出這些錄音帶,因為他相信,其中可能含有重要資訊。

聽完1500捲

這些錄音帶目前歸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阿富汗傳媒計畫」(Afghan Media Project)所有,由阿語專家米勒(Flagg Miller)負責研究,他也是目前世上唯一聽完這1500捲錄音帶的人。

米勒於2003年收到兩大箱沾滿灰塵的錄音帶,他不眠不休3天之後,才終於找到頭緒。米勒將十幾年來研究錄音帶內容的心得與發現寫成一本書並架設網站,兩者名稱都是《桀傲不馴的苦行僧》(Audacious Ascetic,暫譯,網站可收聽內容)

敵人不是美國?

這1500捲錄音帶橫跨了1960年至2001年,當中有超過200人「現聲」。內容大多是賓拉登1980年代至1990年代於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與葉門的演講、宣傳。

米勒說:「有趣的是,賓拉登如何描述阿拉伯半島遭受威脅。敵人是誰?和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不是美國或西方國家,而是其他教派的穆斯林。」

在賓拉登早期的演講中,幾乎沒有提到美國。反而將矛頭指向什葉派、伊拉克的「復興黨人」(Baathists)、共產主義者和埃及的納瑟主義者(Nasserists),「賓拉登想把聖戰帶往『誰是真正的穆斯林』這一問題上。」

錄音帶是個絕佳的宣傳和傳教工具,攜帶方便、容易剪接,也不容易被檢查人員注意到,不僅賓拉登愛用,在中東地區也廣受歡迎。

「阿拉伯阿富汗人」的生活

除了演講和宣傳,米勒也在這1500捲錄音帶中發現了有趣的東西。賓拉登曾宣稱,自己並不迷信。但其中一捲錄音帶卻錄有賓拉登「與精靈的對話」。

也有1980年代赴阿富汗「抗蘇援阿」的「阿拉伯阿富汗人」(Arab Afghans)的交談,在前線談起對美食佳餚的想念。

至於音樂,在這1500捲錄音帶中並沒有滾石合唱團(The Rolling Stones)、佛利伍麥克(Fleetwood Mac)等西方流行樂,但有許多伊斯蘭聖歌,歌詠激烈的戰鬥及來自聖戰者的訊息,用來招募新兵。

還有猶太裔法國歌手、音樂家安瑞可・馬西亞斯(Enrico Macias)的作品。米勒認為,從這些錄音帶裡的法國音樂可看出,堪達哈的阿拉伯阿富汗人去過許多國家,甚至曾在西方國家長住,可用多種語言溝通。

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美聯社)
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資料照。(美聯社)

師法甘地抵制美貨

當然,在這些錄音帶中,賓拉登也有提到美國,但令人意外的是,早期賓拉登並未呼籲用暴力來對抗美國,而是提倡抵制美國貨。 (相關報導: 美公佈生前書信還原人格 賓拉登愛家、仇美 更多文章

賓拉登甚至以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為例,希望效法甘地抵制英國貨,最後成功帶領印度獨立的過程。賓拉登也在演講中呼籲聽眾寫信給美國大使館,希望可藉此讓人們關注美國在中東衝突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