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週逾1.1萬人次就診創十年新高!疾管署示警1病毒提早進入流行期,醫師示警高危險群嚴重恐致命

1病毒進入流行期,單週逾1.1萬人次就診。(示意圖/取自Pixabay)

疾管署23日表示,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超過1.1萬人次且高於近10年同期,較往年提早約2週進入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快速上升,以克沙奇A型為主,呼籲民眾提高警覺。

腸病毒就診人次創十年新高!疾管署:提早進入流行期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今天在疫報記者會上表示,監測資料顯示,4月14日至20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1萬1643人次, 較前週9518人次上升22.3%,已達流行閾值(1.1萬人次),研判國內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疫情呈快速上升趨勢。

郭宏偉說,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陽性率有上升趨勢;今年累計1例重症病例,為感染克沙奇A10型,目前已恢復健康。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明,根據實驗室監測,今年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易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及D68型,則分別有6例與2例輕症個案;整體處於疫情上升階段,疫情高於10年同期,且較往年提早約2週進入流行期。

前衛生福利部長、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名譽院長林奏延說明,腸病毒從1998年大流行後,台灣大約每3到4年會有一次大流行;國內則在2019年腸病毒大流行後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疫情較不嚴重,去年有出現71型輕症病例但無重症。林奏延說,有點擔心的是,根據2017年腸病毒71型全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6歲以下易重症的族群中,血清陽性率、保護力低於10%,「這樣累積下來,恐怕會再有一波大流行」。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大人、小孩皆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並落實環境消毒,且應時常清洗消毒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家中嬰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嬰幼兒接觸。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

疾管署表示,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須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根據疾管署資料,5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近幾年國際間陸續發生流行疫情的腸病毒D68型,幼兒感染後亦可能引起嚴重的呼吸道或神經系統症狀。此外,克沙奇B型病毒及伊科病毒主要威脅新生兒,嚴重時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等,可能致命。  (相關報導: 吃什麼容易得癌症?專家教你看懂「致癌物分級」:蘇丹紅、茶、咖啡被分在同等級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游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