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臺灣】被歷史遺忘的第一代臺灣公費生,啟程至中國留學,一別就是40餘年

他們是1946年臺灣最優秀的一群青年,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大學念書(截自YouTube)

《第一批臺灣公費生,將啟程至中國留學!》而這一別就是40餘年…為什麼他們要去中國?為什麼歷史老師沒教?因為,這是一段不能說的秘密(威!),因為這是一段被動亂時代抹去的歷史...

1946年,即臺灣光復的隔年。教育處舉辦了一場考試,錄取了92位臺灣青年,公費派遣到北大、廈大、復旦、武大等學校留學。這一群知青離臺前,在1946年11月19日臺灣新生報發表【臨別告同胞書】,向大眾許諾,學成將衣錦還鄉、報效國家的使命:(原文請參考文末註一)

『我們是第一批升學內地大學的公費生。在三個月前蒙教育處錄取並在本省訓練團受訓三個月,現在我們要分成上海,北平,廈門三隊到內地各大學升學去。我們覺得我們所負的責任非常的大,在目前,我們要去接收祖國悠久的文化,同時要給外省的同胞明白我們臺灣同胞雖然受了日本人五十年的統治壓迫,但我們的民族精神還是堅強的。在將來我們將再回到我們的家園──臺灣,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美麗島...』

1
(圖/你好臺灣@facebook)

從【臨別告同胞書】可見,日本殖民長期時代的高壓統治,憤怒與壓抑的情緒,強化了臺灣知識青年的學習動力,希望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為臺灣社會盡一份心力。

這群知青,有些對政治滿腔熱血、有些專注於學習新知,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普遍日語、閩南話說的都比北京話還流利呢!他們懷抱著夢想,期待學成歸國,幫助臺灣重建,卻不知道這一別,注定了往後自己被臺灣政府除籍,家人遭受牽連,長期遭受情治單位監聽、跟蹤、關切的目標。

當時正逢國共內戰時期,上了幾個月的課,留學生從家書、廣播中知道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原本期待在國民政府的統治下,臺灣人民不會再遭受日治時期政府的欺壓與貪腐,頓時對政府失去信心,開始同情臺灣人,其中有二、三十名公費生甚至靠左,加入了反對國民黨的行列。

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臺灣、中國正式分裂,仍有30名公費生滯留中國。因兩國斷絕往來,一夕之間,他們從臺灣留學生的身分,被政府除籍,失去了臺灣身分,徹底成為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初期,這些臺灣知青頗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用,然而過了10多年後,1966年中國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以毛澤東為首的政治階級,策動紅衛兵進行階級鬥爭,臺灣人被認為具有「海外關係,可能是國民黨特務」、「曾接受過日本教育又會說日語,可能是日本特務」等莫須有罪名,成為被批鬥的目標,有的人從政治核心被流放至邊疆、有的人下放勞改。而臺灣家屬也不好過,戒嚴時期國安單位長期跟蹤,被懷疑「通匪」而身陷白色恐怖。

一直到1978年,中共確立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平反過去政治運動的冤案,才洗刷臺灣人的罪名。臺灣1987年宣布解嚴後,一直到1990年代,公費生才有機會回臺懇親或定居。

公費生-陳泓曾說:「相隔43年才回去,哎呀,感慨萬千,在這個期間我父母親都不在了,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掃墓,向父母親賠不是,我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孝敬過父母一天,但這不是我願意的。」 (相關報導: 台灣總督府的高塔是威權象徵?這些建築設計背後,有日本人對台灣最深的熱情 更多文章

從1946年離開臺灣,40餘年後才回到故里。原本期待親友團聚的喜悅,然而人事已非,許多親友已不在。自己未能盡孝道,也沒趕得及見上父母親最後一面,重逢時是滿滿的遺憾...今昔對比,這群當時臺灣最優秀的青年,懷抱理想與使命離開故鄉,肩負著建設新臺灣的美麗願景,怎會料想到晚年這般際遇呢?無論是第一代公費生、灣生的歷史,都是在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永遠無法體會的流亡與漂泊,而這一段被動亂時代抹去的歷史,也應該被臺灣人記憶與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