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就有設鬧鐘,為何上班還會睡過頭?台積電前主管推「3x5 why」思維,幫人抓出原因

為什麼上班會遲到?(圖/Pxhere;作者/Q00002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遲到的經驗。我讀書的時候,偶爾會睡過頭,有時乾脆就翹掉一節課,祈求老師不點名。但如果是上班睡過頭,可就不太好了。多數人可能匆匆忙忙,或騎摩托車、或開車,加速衝去公司,賭一把趕上打卡時間,不然就得跟主管請半天病假。畢竟如果理由是睡過頭,肯定會被認為責任心不足,而且這樣的事情,可能過一陣子又會發生。

好幾年前,我曾經在《品質月刊》發表過有關「3x5 why」的文章,得到很多回響。讀者回饋說,把「3x5 why」用在客訴事件上,找出問題原因,真的是一個比較全面,能讓思路清楚的有效工具。

這幾年我在企業傳授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中,我都會建議客戶好好善用這項工具,因為這項工具在探討原因時,是從三個層面來思考,比較有機會達到防堵或根除的效果,也很適合做為管理者看待問題的方式。接下來,我會先說明這個工具,再使用一個案例進一步解釋,相信各位會更清楚。

三大面向、五次提問

相信不少在職場打滾幾年的朋友們多少都使用過「5 why分析」,探究造成特定問題的因果關係。這個方法需要反覆提出五次「為什麼」,以垂直式思考一層又一層深入問題。面對簡單的問題,反覆提出三次或四次「為什麼」就可以找出原因了,但面對更複雜的問題,提出五次「為什麼」就夠了嗎?

3x5 Why即是由此盲點衍生的,這個方法概念更廣,意即是從三大「面向」, 提問五次「為什麼」。

三大面向是指:

問題的發生源(Occurrence):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原因是什麼?問題的流出源(Escape):為什麼沒在內部攔截到問題,竟流向客戶端?問題的系統源(Systemic):為什麼公司的系統(管理系統、品質系統、設計系統等)允許這個問題發生?

3x5 why分析工具,即是針對「問題的發生源」、「問題的流出源」和「問題的系統源」分別提問五次「為什麼」,因此,總共會問十五次。當然,若遇到無法再繼續問下去的情況,就可以停止了。

比較魚骨圖、5 why分析後,我認為3x5 why更是全面防堵問題的工具,這套方法的因果關係更有條理,還考慮到不同的層面,把問題分析立體化,看得更透澈。

認識這套新方法前,我們在尋找問題根源的時候,很少思考「流出源」和「系統源」,通常會把焦點專注在「發生源」,限縮自己只有一條路能追根究柢。

3x5 why可以幫你打通一條死路,走出三條活路,這三層面向,都可以全面檢視同一個問題,更能徹底根不再發生,甚至可以做到及早偵測,以減少事後損失。其中「系統源」更是強大,可以從更高的層面看待問題,找出漏洞預防問題。

如何解決「上班遲到」問題?

實際練習你就懂了。我們一起解決大家都碰過的問題:上班遲到。首先問題發生時你一定要知道「問題是什麼」,這樣才能由這個起點繼續深入。畫一張流程圖解題會更流暢:

步驟一: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昨天我上班遲到?

步驟二: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

步驟三:為什麼這個問題發生了,卻沒有被攔下? (相關報導: 逃掉遺產稅還有贈與稅!她過世前1個月變更要保人,59張保單價值逾6千萬…4子女遭課重稅 更多文章

步驟四:為什麼系統讓這個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