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生一起孩童自殺的悲劇,9歲男童邁爾斯決定向學校同學出櫃,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卻慘遭同學霸凌,要他去死。邁爾斯開學僅4天,即在家中自殺,留下傷心的母親。此案也喚起美國社會正視校園霸凌、恐同氛圍與孩童自殺問題。
邁爾斯想當網紅 無緣完成夢想
家住丹佛(Denver)的9歲男童邁爾斯(Jamel Myles)就讀喬‧舒馬克公立小學(Joe Shoemaker Elementary School)。邁爾斯20日才剛升上小學4年級,沒想到23日晚間竟在家中上吊自殺,送醫後仍宣告不治。他的母親皮爾斯(Leia Pierce)悲痛萬分,直呼:「這不是他應得的。他是個就算自己並不開心,也試圖逗大家開心的人。我好希望他不要離開。」
皮爾斯向《丹佛郵報》(Denver Post)吐露邁爾斯生前的興趣。邁爾斯喜愛玩寶可夢卡、機器人,聽音樂。他也同樣愛穿高跟鞋、裙子與頭飾。皮爾斯說,邁爾斯是個體貼的孩子,夢想成為社群網站明星。他曾說道:「媽,我想成為有名的YouTube明星,這樣我可以買一棟新房子給妳住。」皮爾斯說:「他曾有最良善的靈魂。」
出櫃後飽受同學霸凌 邁爾斯選擇輕生
今年夏天,邁爾斯決定向媽媽出櫃,坦承自己是同性戀。皮爾斯回想起事發經過,當時她在開車,邁爾斯說:「媽,我是同性戀。」皮爾斯心想,兒子可能是在逗她玩。她往後一看,發現邁爾斯蜷曲在座位上,看來很害怕。皮爾斯則向兒子說:「我仍然愛你。」然而皮爾斯的支持,仍然無法阻止邁爾斯挺住學校霸凌。
皮爾斯出櫃後和媽媽坦承,指自己希望能穿得跟女孩一樣。20日學校正式開學,邁爾斯決定貼假指甲,告訴同學自己是同志,卻被同學霸凌。皮爾斯說,邁爾斯曾告訴他14歲的大姊謝拉(Shayla Myles),學校的同學叫他自殺,很可能是他走上絕路的原因。皮爾斯後悔地說道:「我很難過,他沒能來找我談談。」
Exclusive: ‘Your heart breaks every second’ - in her first British interview, the US mother of 9 year old Jamel Myles who took his own life after she says he was bullied for being gay, speaks to us in an utterly heartbreaking interview 9am @BBCTwo @BBCNews #VictoriaLIVE pic.twitter.com/zqOdha8wdF
— Victoria Derbyshire (@vicderbyshire) 2018年8月29日
邁爾斯母親要求向霸凌者究責
邁爾斯輕生後,他就讀的喬‧舒馬克公立小學校長佛萊明(Christine Fleming)24日向學校家長致信,特別指出LGBTQ+的學生應能有尊嚴地在學校受教育,且制定正式政策,完全尊重學生的性別認同,包括如廁權以及認同權。
丹佛公共學校系統發言人瓊斯(Will Jones)27日表示,他們已經成立危機小組,學生可以尋求情感支援。該校4、5年級的老師也創造空間,讓學生在聽到新聞之後分享感受、排解情緒。瓊斯說,丹佛學區致力於確保所有學區內的成員,無論其性傾向、性別認同與跨性別狀態,都應受到尊嚴對待。
This is Jamel Myles, he was 9 years old when he took his own life because he was bullied at school for being gay.I see my reflection in this photo. Maybe you do, too.Wish I could've told him to hold on. But I can't, so I'll tell you instead. pic.twitter.com/WfsDrdpD2g
— Dylan Marron (@dylanmarron) 2018年8月28日
然而再多的補救,也喚不回邁爾斯的生命。悲憤的皮爾斯向當地《福斯31》(Fox 31)電視台表示:「我們需要針對霸凌究責。我認為那些孩童需要負責。因為孩童知道那是錯的。孩童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認為他們的家長也需要負責,因為他們不是教導小孩霸凌,就是霸凌他們。」皮爾斯表示,她希望沒有任何家長經歷她所遭遇的痛楚。
防堵孩童衝動自殺 專家:認真看待、即時協助
邁爾斯年僅9歲,卻選擇輕生,讓美國社會正視孩童輕生的問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統計,1999年至2016年,美國就有多達1430名5歲至12歲的孩童自殺身亡。2016年美國孩童有121人自殺身亡,比2015年的102人還來得高,臨床心理學家阿克曼(John Ackerman)指出:「衝動在年輕孩童的自殺行為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們行動時通常沒什麼思考。」
阿克曼指出,由於孩童無法處理高漲的情緒,或讓情緒踩煞車。相較於青少年可能會在自殺之前經歷一連串的思考,但對孩童來說,朝向自殺的衝動可能會迅速攀升。 (相關報導: 「我是同志、也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沒有比你低等」盧凱彤離世:32歲歌手的跌宕人生 | 更多文章 )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to discuss youth #suicideprevention with @MikeNedelman @CNN highlighting the complex roles of #bullying and early risk factors. https://t.co/WqSQBCYBtf @AASuicidology @nationwidekids @deseraestage @socworkpodcast @FranklinCtyLOSS @juliecerel @chrsmxwll
— John Ackerman (@JohnAckerman78) 2018年8月29日
阿克曼建議,若要防止孩童自殺,必須在他發表想自殺的念頭,或是他們浮現自殺警訊時,就認真看待,即時的協助他們。阿克曼說:「我們並不是要所有人都當心理治療師……不過我們希望所有人都成為社會安全網的一部分。」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