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今日舉行媒體餐敘,由董事長朱宗慶,帶領國家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國家交響樂團(下稱:NSO)三館一團總監、執行長出席,除報告2019年度成績外,也宣告2020年度計畫。
朱宗慶表示,過去一年由於高雄衛武營的開幕,台灣北中南各有表演藝術契機,對表演藝術的挑戰也更大,不管民間、政府的團體,困難的永遠是賣票,賣票非常不容易,但他也說,台灣藝文生態顯現未來的可能性跟想像。
朱宗慶說明,國表藝各場館去年購票入場人次總和為123萬,包含兩廳院67.6萬、國家歌劇院24.8萬、衛武營35.8萬;而在參觀人次方面,衛武營為400萬人次,歌劇院200萬,兩廳院則少說有400萬。也就是說,一年大概有1000萬人在三館流動,朱宗慶認為這是機會,也說不樂觀就沒有機會,呼籲大家一起讓表演藝術發展,期盼透過政府、民間一起努力提升環境。
兩廳院首辦「Taiwan Week」擴大影響力 議題直面社會暴力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去年兩廳院入場參觀人次達67萬6587,總共1085場次演出,主辦節目平均票房為93%,自籌比也上升為51.83%,會員人數則上升25個百分點,目前有6971會員人數。
劉怡汝並談到,去年兩廳院重點是共融,尤其花很大心力在軟體發展,包括輕鬆自在場跟樂齡演出;而在國際串聯上,則跟法國巴黎國立夏佑劇院、西班牙巴塞隆納花市劇院締結夥伴關係,並帶莎妹劇團《親愛的人生》前往法國秋天藝術節演出,也是48年來首度登上該藝術節的台灣劇作。
劉怡汝指出,今年兩廳院目標是擴大影響力,過去每年輪流以舞蹈、戲劇為主軸的秋天藝術節,現在則發現很多表演是跨領域演出,所以今年合併起來,以「以__為名的社會暴力」為題,結合社會議題,期盼成為最有社會參與性的藝術節,此外也會舉辦工作坊、座談給業內人員。
劉怡汝談到,今年在國際合作上,將與每年雲門固定造訪的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締結夥伴關係,而每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都會有許多國外策展人前來,今年也將首度舉辦「Taiwan Week」,串連北台灣劇場如雲門、戲曲中心、水源劇場等,大家把想推上國際的節目一起帶來,讓國際策展人看到台灣的能量。

對於共融部分,劉怡汝表示,在無障礙之外也包括樂齡跟青少年,如去年推出廳院青、目擊者計畫,今年也將與教養機構合作,製作節目易讀本,先以TIFA為主軸,設計可以給智能障礙者、文字閱讀困難者的節目手冊,內容盡量是以最簡單的口語表達。
國家歌劇院著眼新媒體 AR、VR結合劇場
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2019年度觀眾人次為23萬4603,總節目數為242檔、375場,售票率為93%,其中包括TIFA串連10檔節目共22場演出,售票率達88%;「音樂劇在台中」總共4檔16場演出,售票率為95%;遇見巨人系列11檔23場演出,售票率則為91%。 (相關報導: 東亞第一!文化部、教育部聯合啟動試辦「公共出借權」 | 更多文章 )
邱瑗並說明,「NTT+」是去年3月成立的藝術教育部門,內容包括中部表演團體、劇場人員的培訓,培訓項目則有劇場、技術人員、藝術行政、理論等方面,其中「開場計畫」鎖定新銳表演團隊,開啟他們第一次登上專業劇場演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