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兩萬高點是崩盤的警訊?專家曝1超危險投資思維:比把錢放定存更糟糕

現在台股兩萬高點還能投資嗎?專家出面示警,有這種想法的人超危險...(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我的證券業務員在今年農曆年前,評估「萬八」高點最好是空手或減碼為宜,但年後我依舊持續加碼看好個股...

還記得五年前,台股流傳一段俗諺嗎?當加權指數破萬點,就是崩盤預兆,你必須要空手或減碼,否則就會重傷。

時至今日,萬點以上已成常態,兩萬更是日常,在那句俗諺的時空背景下,當時是2018年,因為距離2007年金融海嘯已經超過十年週期,加上金融海嘯以前的台股,確實碰到萬點就會走弱拉回,這也變成一個技術面的通則。

萬點通則已失靈

不過這個通則卻在2018年以後被打破,因為2017年到2018年就出現一年多的「萬點行情」,當時中美貿易戰惡化之後才隨著全球股市而拉回。接著又在2019年回到萬點,實際上距離中美貿易戰也差不到半年,萬點行情維持到2020年三月,也就是最近一次的疫情爆發導致崩盤。疫情下殺之後,隨著全球QE大啟動,即便台灣降息沒這麼誇張,依舊受到資金效應帶動,所以一個月的時間內,2020年四月的台股迅速從跌破萬點止血又重返萬點以上,這次直接頭也不回,一路漲到今天,都破兩萬點了...

整理一下,實際上在市場第一次恐慌空手之際至今,不知不覺中,已出現三次的萬點以上,而且一次比一次長,而三次拉回都是出現全球大利空,否則多頭氣長,如果真的有人在2017年開始空手,那就真的難看了,甚至是一路放空到現在,恐怕也是家破人亡,並沒有出現什麼「大賣空」行情。

說到這邊,你應該不難發現,台股長期就是一直往上走,但這個兩萬點到底背後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先看看公式。

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 =(當期總發行市值 / 基值)× 基期指數

所以你有看到一個重點了嗎?這是一個「指數」,那不是單純的「點數」。這個起算點是1966年,把當年的總市值及指數設定成「100」,所以如果隔年台股下殺導致市值蒸發,那就會低於100,但台股市值越來越高,就會超過100,總之,100是一個相對值,所以目前20000點,其實可以解釋成「現在」比1966年的台股成長200倍。

近一步延伸,如果台股市值沒有上升,那麼上市公司持續增加,讓市場更多熱錢湧入,那麼一樣可以達到推升指數的效果,這個就是為何股市通膨的主因,當上市公司的股價跟著獲利及通膨成長,加上一堆公司持續上市,那麼台股指數在正常情況下,要殺也是難事,更何況政府近年積極輔導中小企業上市,甚至降低這種創櫃板的進入門檻,也開放更多自然人去投資,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就是台股持續成長的重要動能,因為即便上市公司的股價沒有動靜而帶動總市值成長,新血加入依舊可以推升指數的基期動能。

截至目前為止,台股上市公司已經來到986家,政府在疫情後也更加積極輔導上櫃股轉上市、興櫃股上市,所以未來的加權指數越來越高,這不用意外。 (相關報導: 00919、00939、00940...買ETF被套牢怎麼辦?專家曝存股心法:要有老闆思維 更多文章

加權指數有BUG?

加權指數(0000) 技術分析。(圖/玩股網提供)
加權指數(0000) 技術分析。(圖/玩股網提供)

加權指數衝上2022年前高是在2024年二月出現,三月則更上一層樓進入「兩萬」,再次強調一件事,這個就是通膨以及上市家數持續增加的結果,所以如果還單純認為兩萬點不要投資的人,這種空手思維就真的很危險,甚至比「把錢放在定存」更加糟糕,因為現金已經無法稱王,熱錢已經過多,加上現今沒辦法滋生利息,笑定存輸給通膨,但至少定存在銀行還有微薄利息,兩者拿來對比,持續看空的人才是真正危險,當然啦,這邊指的都是長期趨勢,你不要用什麼一天、三天的短線思維來辯爭,用台股1966年至今的加權指數來回測,幾天走空,甚至是幾年行情走空,也是小巫見大巫而已,實際上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