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捷克共和國的激烈糾紛有可能會影響歐洲與北京之間的關係。捷克參議院代表團訪問了中國聲稱是其領土的台灣。北京對捷克代表團團長發出了措辭強烈的威脅,招致歐盟領導人的批評。
在這一糾紛發生之際,歐洲最近幾個月在一系列問題上強化了針對北京的措辭,這些問題包括鎮壓香港民主抗議和中國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處理方式。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s Vystrcil)1日在台灣立法院發表講話時呼籲民主國家捍衛他們的生活方式。他用捷克語和漢語說:「我是台灣人。」這讓人聯想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對東西分隔的柏林進行訪問時發表的「我是柏林人」的著名演說。台灣立法委員全場起立,為韋德齊的演說鼓掌。
蔡英文3日說,她希望捷克代表團的來訪能夠加強與歐洲的關係:「我們的行動,正是在告訴所有歐洲的朋友、以及世界各地抱持同樣信念的朋友,不論是台灣人還是捷克人,我們都不會屈服於壓迫,我們也都會勇敢發聲,更會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貢獻我們的能力。」
北京做出了憤怒的反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北京對媒體說:「希望捷克方面認清此事對中捷關係造成的嚴重傷害,立即採取措施消除這一錯誤行徑的惡劣影響。我們也要正告台灣當局以及操弄韋德齊背後的反華勢力,他們的所作所為絲毫不能改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這一事實。」
中國赤裸裸的咄咄逼人,正在改變歐洲的看法
本星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問歐洲期間警告說,捷克參議院議長將「付出沉重代價」。這招致歐洲方面的普遍譴責,捷克政府召見了中國大使。
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曾銳生(Steve Tsang)認為,中國的外交方式有可能引起反彈:「我們看到中國政府的做法變得越來越強勢,甚至是赤裸裸的咄咄逼人,而這正在改變歐洲的看法。」
布拉格的分析組織解析中國(Sinopsis)的中國問題分析師葉飛立(Filip Jirous)說,捷克民眾對某個外國強權的威脅尤其敏感。
葉飛立對美國之音說:「這算是捷克歷史敘事的一部分吧,也就是外國強權總是在指手畫腳要我們做什麼。顯然,曾經有過德國,過去還有過俄羅斯,如今,又有中國這個大國告訴我們『你不能去台灣』。」
就在幾年前,北京和布拉格的關係曾是中國最牢固的歐洲關係之一。2015年,捷克共和國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來訪,並誓言捷克將成為中國在歐洲投資的門戶,用總統澤曼(Milos Zeman)的話說,是「中國投資延伸的不沉的航空母艦」。
然而,葉飛立說,計畫跟不上變化,「經濟方面的諾言從來沒有兌現,而到頭來,我要說,很多不在政治高位的人對發生在這裡的情況感到不安」。
從那以後,捷克人對中國的民意已經轉向,助長這種轉向的包括一系列財務醜聞,比如中國政府向布拉格的查理大學員工秘密付錢,以換取對中國有利的報導和接觸。

歐盟外長波瑞爾:中國是破壞國際規範的新帝國
整個歐洲對北京的措辭也變得強硬了。在最近一篇報紙文章中,歐盟外交政策主管波瑞爾(Josep Borrell)形容中國為「破壞國際規範的」「新帝國」。
波瑞爾在《星期日報》(Le Journal de Dimanche)撰文說:「俄羅斯、中國和土耳其有三個共同特點:它們對外是主權主義者,對內是威權主義者。」
波瑞爾在為《外交政策》(Politica Exterior)雜誌撰寫的另一篇文章中說:「(中國)的目標是轉變國際秩序,邁向具有中國特色的選擇性的多邊體系,在這種秩序中,經濟和社會權利優先於政治和公民權利。」
曾銳生教授說,歐盟內部總的來說對北京的態度變得更為強硬了,「這種強硬的變化主要是對中國的『戰狼』外交的回應,無論是有關新冠疫情危機,還是在香港、新疆、西藏、中印邊界和南中國海發生的事件」。
預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參加歐洲領導人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本月晚些時候主辦的一次高峰會。 (相關報導: 「台灣應該得到西方國家支持」英國《金融時報》社論:越多國家效法捷克,越不怕讓北京不開心! | 更多文章 )
分析人士說,與美國陷入激烈的貿易戰的中國不想讓自己與歐洲的關係惡化。然而,台灣獨立問題觸及了北京最敏感的神經,捷克代表團的訪問可能還會產生更多的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