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開車甩尾從日本流行到全世界?解讀動漫《頭文字D》裡的汽車文化

《燃油車鬥魂》是《頭文字D》的續作,描繪自駕車時代的賽車場景,十分符合當前的產業現實(圖片來源:Netflix截圖)

以舊型車款接連打敗眾多強敵,獲得「公路最快」的稱號――這個擄獲許多年輕人心靈的「飆車手」灰姑娘故事,不只在日本獲得好評,也受到全世界歡迎,成了甩尾文化滲透人心的爆點。這部漫畫如今依舊是飆車手漫畫的金字塔,擁有廣大的人氣。本文試圖剖析《頭文字D》的魅力。

以速度最快為目標的汽車歷史

德國人卡爾.弗里德里希.賓士讓搭載汽油引擎的「汽車」問世,是在1885年的時候。

隨後,開發汽車的工程也迅速在法國發酵。十九世紀在歐洲誕生的汽車,有很強的一面是被當時的富裕層用來炫富的「威信財產」。不過進入二十世紀後,美國出現了亨利.福特這號人物。1908年,他在底特律著手生產福特T型車,製造汽車從此以大量生產為前提,躍升為一巨大產業。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輪到「日本車」抬頭。本田(HONDA)、豐田(TOYOTA)等廠牌開始推出價格親民,信賴度又高的汽車,用戶擴及全世界。

其中的熱情就這樣與汽車的歷史同在,並一路伴隨,此熱情即是人們「對速度的憧憬」(或者應該說正因為有著對速度的憧憬,才成為開發汽車的原動力)。

競速車賽從汽車產業的發展期開始就已經存在,亨利.福特也是因為在美國和才剛開始進軍汽車事業的亞歷山大.溫頓賽車,在取得勝利後,事業才開始受到關注。

汽車以一項產業之姿蓬勃發展之際,汽車競賽也以一門運動開始成長茁壯,可說是範圍廣闊。人們不只會在專用賽車場和跑道上競速,各地喜歡賽車的年輕人更是齊聚一堂,自然而然衍生出把公路當成舞臺,進行以「最快」為目標的非官方車賽。

重野秀一的漫畫《頭文字D》就是一部描寫人們對速度的熱情而進行非官方車賽的名作。

灰姑娘飆車手

《頭文字D》於1995年到2013年,在講談社《Young Magazine》上連載。

故事中登場的都是「飆車手」。所謂的飆車手,是指喜愛汽車,也喜愛開車奔馳,並在週末開著愛車,集結到「山頂」,然後攻略山路的人。他們不只會和同伴競爭,有時也會和其他車隊競速,或是比較愛車的性能和開車技術。

故事始於群馬縣的秋名山。群馬縣有名為「上毛三山」的三座山,山上有許多縣內著名的下坡道。在《頭文字D》裡登場的秋名山是虛構的山,但原型應該就是「上毛三山」中的榛名山。

本作主角是藤原拓海。在故事開始時,他還是高中生。拓海本身沉默寡言,不過他那經營豆腐店家業的父親,卻比他更沉默寡言。拓海從以前就已經手握汽車方向盤,幫忙父親工作。

他總是奔馳在秋名山的坡道上,在一大早幫忙送豆腐。開車對他來說不是興趣,而是工作。他在少年時期,為了替無聊的工作稍微增添樂趣,下了各種功夫,就這麼在不知不覺間,學會高超的開車技術。

舉例來說,讓車子滑行,卻不降低引擎轉數奔馳的「甩尾」,就是極為高等的技術。他卻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融會貫通。 (相關報導: 《七龍珠》作者鳥山明去世!盤點7位英年早逝的漫畫家,每一位的逝去都象徵年少時代終結 更多文章

隨後,拓海的技術令「飆車手」大吃一驚,名號也因此打響 。以赤城山為主場的車隊「赤城Red Suns」來到秋名山。他們的名目是為了舉辦「交流會」,但實際上是為了賽車,他們要刷新秋名山的計時紀錄。Red Suns當中有高橋涼介和啟介這對縣內著名的兄弟車手。他們的愛車是搭載轉子引擎的RX-7。而秋名當地並沒有能和高橋兄弟抗衡的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