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自去(112)年「基北北桃1200通勤月票都會通」推動以來,公共運輸運量明顯攀升,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持續提升各項交通服務,包括增加機捷班次、積極向中央爭取採購機捷新列車,並透過提高公車司機薪資補貼、推動大客車駕駛「受訓即就業」專案及調整公車路線等方式,盼有效解決公車駕駛人力不足的問題。
張善政指出,疫情期間因客運需求下降,導致大量公車司機出走,疫情過後人力仍未回流,以桃園市為例,總共需要980名公車司機,現僅有722名,仍待補足逾1/4人力。
為吸引新駕駛投入、舊駕駛回流,桃市府自111年起補貼公車司機薪資6,000元,去(112)年6月起提高補助金額至10,000元;交通局推動大客車駕駛「受訓即就業」專案培訓計畫,訓練5個月後可取得駕照,就業期滿再加碼獎金;針對低載客量路線改由9人座小客車「桃小巴」行駛,駕駛小巴僅需職業小客車駕照等多項政策。
張善政也提到,針對客運業者在疫情前後分別面臨的營運困難與通膨壓力,市府去年提高價差補貼經費,也希望客運業者提撥一部分補貼經費予駕駛津貼,共同努力改善公車司機薪資待遇,進一步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張善政表示,公車司機人力不足已是全國的問題,同樣面臨少子化危機的日本政府已開放外籍司機,若台灣能仿效並將運輸業駕駛列入可提供居留權的特定職業技能,勢必可吸引外籍人士投入駕駛行列,希望中央政府參採相關作法,推動全國性因應政策。另針對通勤民眾反映國道客運班次不足問題。 (相關報導: 搭公車捷運包包要不要往前揹?網友戰翻「根本沒差」真正解決方法曝光 | 更多文章 )
張善政強調,市府持續努力改善桃園交通問題,目前交通局完成闢建100處「偏心左轉車道」,大幅減少路口等待秒數達15%,成效有目共睹;接下來,請各區公所盤點各區交通繁忙地區,每區挑出至少10處較不順暢路口,評估交通改善方式,讓桃園交通環境愈來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