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務大臣宣稱將官民攜手抗衡「經濟脅迫」,並透過外交幫助提升經濟實力。專家表示,日本已透過防衛裝備轉移,聯合友好國家共同對抗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並轉移投資至具有相應產能的國家,以脫離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以防衛裝備轉移給「同志國」共抗經濟脅迫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3月11日在東京出席與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聯)的懇談會,並發表了演講。她強調,為抗衡憑藉經濟實力向對方國家或企業施壓的「經濟脅迫」,官民合作不可或缺,表示決心要透過外交幫助提升經濟實力,扭轉「失去的30年」局面。
上川陽子說:「要開拓新的經濟外交前線,官民合作的形式也必須隨著時代需求進行改變。」她表示,東京的外務省將努力掌握經濟界的願望和戰略,「駐外使領館將展開更積極的日企支援工作」。
根據共同社當日報導,上川陽子還談及了有機地結合外務省和駐外使領館的網絡,構建全日本態勢的官民合作體制,「旨在強化經濟外交的共創平台」。她透露將新設具體落實工作的「經濟廣域擔任職務」。
曾經代表日本外務省派駐北京,並擔任過日本眾議員的皇學館大學現代日本社會學部副教授村上政俊(Masatoshi Murakami)對美國之音表示,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措施包括提高關稅、採取檢疫措施、拒絕通關、限制重要貨物的出口等,而且手段愈來愈多樣化,因此日本政府需要加強採取反制措施。
他指出,日本政府在兩年前頒布的《經濟安全促進法》,就是反制中國經濟脅迫的一項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日本也正在加速與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內的盟友和志同道合國家的合作。
台灣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勲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本已經用防衛裝備轉移作為外交手段,與「同志國」共同對抗中國為了政治目的將經濟依存關係武器化的經濟壓迫。
他說:「防衛裝備轉移是日本連攜『同志國』,也就是Doshi Koku——聯合志向相同的國家一起來抵抗中國的新局面,這樣不僅能夠以量產降低生產成本,還能將防衛裝備出口和外交關係結合在一起。」
蔡錫勲指出,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安全保障調查會會長小野寺五典多次強調向第三國出口次世代戰機的重要性,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日本和英國、義大利正在共同開發次世代戰機(第六代戰機),輸出的目標是「同志國」,在形成日本製造(Made in Japan)的防衛裝備陣營同時,也形成經濟脅迫的反制陣營。
台灣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劉易鑫表示,去年開始中國持續性的經濟放緩,房地產、汽車市場、科技產業、新興能源產業方面,加之持續性的美中對抗態勢下,日本受到了最直接的影響。
他告訴美國之音:「就外交政策上,若能透過促進官民合作的交流方式,建立一套可脫離中國供應鏈的原料依賴,應該可抵抗中國持續性經濟放緩及美中對抗產生的壓力。但首先日本需要做到的是先止損,脫離去年開始的遲滯後,逐漸轉移投資至具備有相應產能的國家。」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華府與北京悄悄延長《美中科技合作協定》:美中關係好轉了嗎? | 更多文章 )
劉易鑫表示,就供應鏈而言,稀土、鋰礦等礦產是當下在原料層次上的競爭,尤其在推動新能源的項目上,原料會是主要問題,若日本透過外交手段延伸到貿易合作,藉由美國取得於南美洲礦產國的合作,並結合韓國、台灣與印度重塑供應鏈體系,可降低中國帶來的影響,而在供應鏈中最受矚目的晶片則會成為管制與經濟脅迫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