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近3年的中日兩國最高領導人,10日中午終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破冰成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利用參加APEC經濟領袖會議的機會,舉行30分鐘雙邊會談,表明將推進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並談及建立預防釣魚台海域衝突的「海上聯絡機制」。
安倍在會談後對媒體表示,此次會談「成為重返日中兩國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改善關係的第一步。」他並向習近平建議,為避免偶發性衝突,兩國應儘早建立海上聯絡機制,並稱中日兩國為此「將展開具體工作」。
中日兩國領導人握手,左為安倍晉三,右為習近平。(美聯社)
《新華社》報導,習近平表示,中日互為近鄰,兩國關係穩定健康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國政府一貫重視對日關係,主張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精神,推動中日關係向前發展。
習近平指出,這兩年,中日關係出現嚴重困難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雙方已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發表4點原則共識,希望日方切實按照共識精神妥善處理好有關問題。習近平強調,歷史問題事關13億多中國人民感情,關係到本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大局,日本只有信守中日雙邊政治文件和「村山談話」等歷屆政府作出的承諾,才能同亞洲鄰國發展面向未來的友好關係。
習近平指出,構建穩定健康的中日關係,必須順應時代進步潮流。希望日本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採取審慎的軍事安全政策,多做有利於增進同鄰國互信的事,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相敬如賓但氣氛凝重的習安會(美聯社)
安倍晉三表示,中國的和平發展對日本、對世界是重要機遇。日方願意落實雙方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妥善處理有關問題,以此為新的起點,推進日中戰略互惠關係改善和發展。日本決心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本屆日本政府將繼續堅持以往歷屆日本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認識。日方支持中方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日本《時事通信社》稱,中日關係由於尖閣諸島(我國稱釣魚台列嶼)、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陷入惡化。上一次中日領袖的正式會面是首相野田佳彥於2011年會晤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此後便進入中日領袖互不往來的「不正常狀態」。
日本外務省網站10日下午也公布了「習安會」的詳細內容。外務省稱,「習安會」是在北京時間11時50分左右開始,進行了大約25分鐘。習近平與安倍晉三在進入會議室前,兩人也公開握手。安倍晉三在會談中還特別提及他與夫人上個月在東京觀看了上海歌舞團的芭蕾舞劇《朱鷺》,表示是為促進雙方文化交流貢獻一己之力。
根據外務省說法,安倍晉三主要對中國方面的接待與歡迎表示感謝,希望藉由與習近平主席的初次正式會談,努力改善中日關係。安倍稱讚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大膽進行經濟改革,展現強力領導風格。適逢中國強調和平發展,作為世界第二與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與日本,應該共同合作推動區域與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繁榮。
安倍晉三強調,他對日中關係的看法與其2006年10月訪中時相同,應該立足於「戰略互惠關係」之上,即便雙方存在個別問題,都不應影響兩國的整體關係。他提出中日應推進國民間的相互理解、深化經濟關係、在東海展開合作、保持東亞安全保障環境的安定。安倍特別指出,兩國的國防單位應建立海上聯絡體制,展開安全對話與合作,去除相互不信任的因子。
至於習近平的回應則是:
(1)重申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2)期盼日本以史為鑑、走向和平國家的道路
(3)強調中日領袖會面是雙方改善關係的第一步,也希望推進各個層面的關係改善
(4)同意建立海上危機管理機制,後續將由事務官層級繼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