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緊張升高 中緩提南海防空識別區

美方積極爭取台灣在「非常事態」發生時,提供人道救援等實質支援,據信這也是我國今年度政軍兵推的主要內容之一。圖為通往兵推衡山指揮所的通道。(余志偉攝)

繼去年提出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區域緊張後,中國在今年初又傳出有意在南海劃設ADIZ,引起美國關注。根據國安人士透露美方提供之訊息,中國現階段不會提出南海ADIZ的主張,但美方在此區的戰略部署並不會因此鬆懈,更積極爭取台灣在「非常事態」發生時,以提供人道救援的具體作為,採取與美國同一立場,據信這也是我國今年度政軍兵推的主要內容之一。

2014年度政軍兵推於15、16日兩天登場,今年以南海主權衝突升高為想定。據國安消息,主要原因在於美方擔心中國可能以領海「九段線」劃設主張為基礎,進一步在南海空域提出ADIZ主張。

此推測先於今年1月底由日本媒體披露,隨後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於2月5日在一場聽證會中表態,明確指稱中國的九段線主張不符合國際法,也不希望中國在南海主張ADIZ。

曾任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貝德(Jeffrey Bader)隔日便於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網站發表專文,主張美方應就九段線爭議與台灣展開諮商,並要求台灣明確表態,引發我國安高層高度關注,緊急向美方表達我方絕不會就此明確表態的原則。

國安人士透露,美國雖視「亞洲再平衡」戰略為外交重大政策,但以現今經濟實力及外交現狀而言,對南海「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在去年中國主張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美方就希望爭取台灣以具體行動支持,由國務院負責台灣政情分析的官員出面協調,一方面由強化台美高層溝通平台著手,同時加強與台灣在南海的資訊共享及技術合作。

據轉述,對於美方的提議,我方基於政治安全考量,明確表示不可能和美國有明確的戰略合作關係。而美方則認為,台灣不需要在政治上做出明確表態,但可以從技術面著手,以提供緊急救援等協助為名作實質的支援。

美方更以2001年4月中美軍機在南海上空發生擦撞一事為例指出,當時因為附近沒有適合機場,以致受創美國軍機必須降落在海南島,使美方在此事善後中一直居於劣勢;事後在美方鼓吹及運作下,台灣著手於太平島興建機場,便肇因於此。美方認為,台灣可以援引此例,此緊急事態中的人道救援為理由,在類似事件中向美方及其盟友提供協助。

據轉述,我方認為此一建議確實在解釋上有較大空間,因此願意接受人道救援說法,甚至考慮在緊急情況下,以人道理由提供太平島機場做救援之用;並對我方一貫主張的資源共享議題採樂觀其成的態度。

國安人士透露,在交涉過程中,美方也認為「裡子更為重要」,台灣表態過於清楚反而可能激起中國反彈,因此儘管在飲水、物資後勤等涉及戰術敏感的項目,我方仍堅持不可能事先承諾的立場,但也同意在今年兵推加入南海議題的相關想定,進一步奠定台美在此區域的互不對立原則。

事實上,由於今年初一連串發展已引發南海周邊國家不安,在羅素於聽證會上陳述美國政府立場後,美國國務院隨即責成駐東南亞各國使節向駐在國說明,「羅素的陳述不表示美國已掌握中國即將宣布南海防空識別區」;而據我方透過國安管道了解,包括新加坡在內等國也未接獲中國可能主張南海ADIZ的情資。

同時,美國方面也由包道格等卸任及現任外交官員向我方傳達「貝德意見不代表官方立場」的保證,但強調台灣應就南海議題思考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