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盤點七大軍區司令員:2上將5中將均為「50後」

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大軍區(取自網路)

中國人民解放軍目前的七大軍區,根據行政區劃和戰略戰役方向、作戰任務等因素設置,是介於中央軍委、總部與部隊之間的一級軍事組織,在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負責所屬部隊和單位的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工作。

軍區主要負責制定部隊戰備、作戰及後備力量建設的規劃,進行戰場建設,組織指揮軍區內的諸軍種、兵種聯合作戰,實施聯勤保障等。軍區實行全面負責,既負責行政領導,也負責作戰,還負責後勤與裝備。

七大軍區的現任司令員中,有兩位是上將軍銜,五位是中將軍銜。他們都是「50後」,出生時間在1952年至1955年之間,大都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有些人還經歷過戰火硝煙的考驗。

*王教成:多崗位歷練,精通作訓

瀋陽軍區司令員王教成中將1952年生於浙江杭州,17歲入伍,長期在南京軍區服役,經歷過野戰部隊、軍區機關等崗位的歷練。王教成歷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南京軍區三界訓練基地司令員、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等職位。2005年7月,王教成任陸軍第12集團軍軍長,2007年12月升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2009年7月,王教成晉升中將軍銜。

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王教成主管戰區民兵預備役、人防等工作。為弄清基層實際,他經常下基層調研,提出指導性意見與具體工作方案。王教成還探討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防空力量建設發展的新思路,主張在資訊化條件下,按照體系作戰的要求,將預備役部隊和民兵防空力量「統起來抓、混起來編、合起來訓、聯起來用」,實現後備防空力量之間的優勢互補,加速後備防空力量整體作戰能力的形成。2012年10月,王教成出任瀋陽軍區司令員。

*張仕波:從駐港部隊到北京軍區

北京軍區司令員張仕波中將1952年2月出生於浙江諸暨,1970年入伍,歷任排長、連長,參謀,副處長、處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大軍區副參謀長,集團軍軍長等職位。2007年12月,張仕波任駐香港部隊司令員,其部隊在參加廣州軍區比武競賽中連續兩年獲得總分第一名。

張仕波根據現代戰爭的特點,注重提升駐軍部隊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大幅調整更新駐港部隊陸海空三軍的主戰裝備,使部隊的作戰能力實現了整體躍升。2009年7月20日,張仕波晉升中將軍銜,2012年10月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成為第一位直接從駐港部隊司令員升任大軍區司令員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同時,他也是繼劉振武之後,第二位升任正大軍區職的駐港部隊司令員,而且是直接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這在軍中極為罕見。

*劉粵軍:曾在法卡山戰場奮戰

蘭州軍區司令員劉粵軍中將人如其名,1954年出生在廣州一個軍營裡,父母都是軍人。16歲時,劉粵軍如願入伍,成了「塔山英雄團」的一名步兵。1979年2月,身為連長的劉粵軍參加了廣西方向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經歷過著名的法卡山戰場,在戰鬥中榮立二等功,還登上了《解放軍畫報》的封面。1993年,劉粵軍調任駐香港部隊深圳基地主任。1994年,他又成為123師的師長。1998年的抗洪救災,是解放軍運用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非戰爭行動。1999年,劉粵軍調任駐澳門部隊首任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