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反服貿多於贊成 逾半願多付電費換廢核

民間團體今天(2日)發表最新的民調結果,有44%的民眾反對兩岸簽訂服貿,雖有過半民眾認為廢核會影響台灣經濟,但5成民眾也願意在廢核之後支付較高電費。(林瑋豐攝)

今年上半年經歷了318反黑箱服貿、反核、反自經區等社會運動,馬政府許多政策推行受阻,民間團體今天發表最新的民調結果,在1000位受訪者中,有44%的民眾反對兩岸簽訂服貿,高於贊成服貿的32%。敏感的核電議題,雖有過半民眾認為廢核會影響台灣經濟,但5成民眾也願意在廢核之後支付較高電費。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大民調中心,在今年5、6月電訪1099位20歲以上民眾,針對台灣經濟應否朝向自由化及全球化發展、對兩岸服貿協議的認識及支持度、對核電利弊及廢核態度等問題進行民調。

兩岸服貿協議 反對比例高於贊成

針對今年極具爭議的服貿協議,有44.49%的受訪民眾反對「兩岸簽訂服貿協議」,贊成者則佔32.12%。但「台灣經濟應朝向自由化、全球化且與國際接軌」,則有高比例的75.89%贊成,7.19%反對。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民調結果,認為自己了解服貿的民眾佔逾半數的51.22%,但反對比例仍高於贊成。而就算是贊成經濟自由化的民眾之中,反對兩岸簽訂服貿仍佔多數,顯示目前台灣社會對於兩岸服貿協議,仍有不少疑慮。

基金會調研中心召集人陳松柏認為,社會有如此高比例贊成台灣經濟自由化發展,應該加速目前正在立法院推動的自經區政策。但針對服貿議題,政府在推動政策方面多針對產業界,而欠缺與民眾的溝通。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說,政府簽訂台鈕、台星貿易協議時,民眾更不了解協議內容,但鮮有反對聲浪,這與台灣與中國洽簽協議比起究竟有什麼不同,非常值得思考。

陸委會前副主委高長表示,政府洽簽協議前都會先做民調,陸委會在簽訂服貿前所做的民調,支持比例是6成。但服貿進立院後到這次318運動,服貿在媒體呈現出的正面聲音微弱、負面聲音大,服貿的利弊得失無法得到媒體平衡報導。他認為,這樣的差異來自於政治因素。高長指出,他們發現民間有些聲音,並非反對簽訂服貿,而是不贊成目前版本,應可更細緻討論。

若廢核 半數民眾願付較高電費

關於核能發電的利弊得失,民調發現,雖有54.14%、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核一二三廠除役及核四停建會影響台灣的經濟,但是也有逾5成民眾願意在廢核之後,支付較高的電費。

醒吾科大副校長陳義文認為,目前核安議題,已凌駕到經濟發展、環境衛生的問題。關於核電政策,關鍵在於政府能否有合理性的說詞,讓老百姓安心,而就算不要核電,政府也要說明清楚,會有什麼後續影響。

半數民眾認為 頻繁社運及抗爭會影響經濟

今年上半年,歷經318運動、路過中正一、反核、反自經區、抗議張志軍等社運抗爭行動,過去欠缺媒體版面的社會運動,逐漸受到媒體關注。民調結果顯示,有50.5%的民眾認為頻繁的街頭抗爭及社運,對台灣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31.03%認為有正面影響。

調研中心召集人陳松柏呼籲,社運主事者可以多參考民眾這方面的意見。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非常重要,亞洲國家柬埔寨、緬甸過去頻繁內戰,如今穩定下來之後,經濟發展令人羨慕,可見社會、政局的穩定,對經濟發展是有幫助的。民主化絕對有價值及重要性,只要不過度頻繁,適度的社運在民主國家是正常現象。

民調由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委託醒吾科大民調中心,在今年5月12日到6月5日,由電腦隨機抽樣進行電訪20歲以上全國一般民眾,有效樣本1099位,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正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