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南韓國是訪問,除了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合作,兩國在日本「集體自衛權」、慰安婦、北韓核武、對日領土紛爭等問題上,利害看似共通,雙方進一步締結戰略夥伴關係,似乎不無可能。不過,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朝鮮半島專家史奈德(Scott Snyder)認為,中韓缺乏實質共通利益,深化結盟只是虛晃一招。
習近平上任後,打破前任中國領導人「先北韓後南韓」的訪問順序,展現對首爾的十足誠意,中韓領導人越走越近的同時,中斷4年的日韓高層對話却遲遲無法恢復,情勢發展不禁讓日方懷疑,南韓不再堅守以往美日韓同盟的默契,或將投入中國懷抱。
南北韓平衡 態勢有變化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2012年的數據,南韓出口中國的貿易總額,遠超過南韓對美國、日本兩國總和,中國對南韓進出口,則分占國內進出口國家排名第3、第5,20年間雙邊貿易成長35倍。如今在緊密經貿關係的基礎上,北韓、日本議題上也可能進一步合作。
在朝鮮半島的統一問題上,南韓若能取得中國的默許,就可能主導南北統一條件。早自20年前盧泰愚政權時期,南韓「北方政策」(Nordpolitik)中,與北京建立正常化關係就著眼於南北韓統一大業。
多年來中國表面自稱與平壤、首爾維持等距關係,實際上中國基於深厚歷史情誼,一直不願意背棄北韓,兩國1961年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且兩次續約,意味著2021年前,中國對北韓安全負有共同防禦的義務。
2010年北韓砲轟延平島,中國極力阻擋衝突擴大,也讓北韓安然逃脫國際圍剿;2011年底金正日過世,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員赴北韓駐北京使館表達哀悼之意,都可一窺中國對北韓的維護與重視;中國雖稱樂見兩韓統一,但南北韓分裂更符合中國現階段利益,足以隔離民主社會的影響力,所以並不介意繼續當北韓靠山。
北韓、日本 一碼歸一碼
不過,北韓少主金正恩上台後,兩國關係出現變化。2013年初,中國新領導班子還沒完成政權交替,金正恩就猴急發動第三次核武試射。2012年以特使身分訪問中國的北韓「攝政王」張成澤,突然失勢並遭處決,讓北京不知該如何反應;另外,金正恩為了核武問題公開批評中國,近期並積極與俄羅斯、日本建立雙邊關係,種種行動皆顯示,北韓已經不想讓中國一手掌握。
然而,中國會因此選擇與南韓結盟嗎?只要南韓與美國維持目前緊密關係,中韓策略結盟可能性不大。對中國來說,朝鮮半島的平衡,重要性遠大於美國主張的無核化目標、或是南韓意圖主導的兩韓統一,這樣的優先順序,短期內不會改變。
中韓兩國在日本問題上,似乎有比較大的合作空間。日本政府長年迴避二戰侵略史實,嚴重傷害中國與南韓人民的情感,無論是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竄改歷史課本、拒絕面對當年強徵慰安婦的人道罪行、解禁集體自衛權、提高國防預算種種做法,對於北京、首爾,都構成極大精神刺激與安全威脅。
再次聯手抗日?
2013年6月底南韓總統朴槿惠訪問中國,曾向習近平提起韓國民族英雄安重根,他1909年在哈爾濱火車站刺殺日本首相兼朝鮮總督伊藤博文,被捕後英勇犧牲。朴槿惠因此期望中國為安重根樹立紀念碑,中方後來決定「要五毛給一塊」,在當年暗殺發生地點設立安重根紀念館,並於2014年1月19日隆重開幕。
由於伊藤博文在日本地位崇高,被視為日本現代化的重要推手,紀念館開幕消息,引來日本強烈抗議,還一狀告到聯合國。中韓對於日本侵略史實的一致表態,是否代表兩國要聯手壓制日本近期擴張軍力的企圖?
美方專家史奈德認為,首爾應該傾向由美國出面,確認安倍是否意圖透過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大肆擴張武力,同時利用美韓關係,增加對中國交涉的籌碼。他認為,儘管中韓貿易深化程度前所未有,彼此其實缺乏共同戰略目標與利益,兩國要發展政治與戰略結盟,現階段仍有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