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5國領導人第六次峰會15日至16日在巴西舉行。上海《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邀集相關國家的學者舉行圓桌論壇。他們認為,中國在主導成立金磚開發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CRA)的問題上,必須做到細緻的平衡,體現真正多邊主義的特點,避免咄咄逼人,才有可能成為全球性大國。
這次論壇邀集4位學者:
巴西金磚國家政策中心研究員阿德里亞娜‧阿卜杜努爾(Adriana Erthal Abdenur);俄羅斯金磚國家研究委員會執行主任格奧爾基‧托洛拉亞(Georgy Toloraya);
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主任伊莉莎白‧西迪羅普洛斯(Elizabeth Sidiropoulos);
印度德里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副教授談玉妮(Ravni Thakur)等。
他們分別就本次峰會討論設立金磚開發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CRA)的背景、對全球金融秩序影響、未來政治合作前景和中國的全球地位等問題,發表不同於西方的觀點,也帶來一些啟發。
在背景方面,與談人均認為,是為爭取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平等權利,能在世界銀行(WB)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中獲得更大發言權。談玉妮說,以往WB和IMF主宰發展貸款和經濟援助的流向,並在援助上附加很多限制性條件。金磚國家若能夠成立開發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就能決定自己的經援方向。
托洛拉亞(俄羅斯)認為,應急儲備安排(CRA)可以視為一個「迷你版」的IMF,可以幫助金磚國家克服國際資本流動不穩定性問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職能則是為金磚國家中的重要經濟專案提供資金,如此,金磚國家就不需要通過由西方國家掌握的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了。
這是否衝擊現有的全球金融秩序?西迪羅普洛斯(南非)認為,現有的全球金融機構主導世界70多年,今後將不能繼續維持「一家獨大」的局面,很多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擁有大量的資金儲備可以進行投資,並具備廣闊的經濟影響力。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方面表明全球經濟力量正在轉移,另一面也展現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選擇。
阿卜杜努爾(巴西)表示,IMF和WB等金融機構將面臨更大的競爭,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如此可以迫使這些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創新,這些機構一直存在著「制度惰性」(institutional inertia)的困擾。托洛拉亞(俄羅斯)說,新舊機構應是合作關係,並非競爭關係,具體會走上哪一步?將取決於IMF和WB它們的態度。有中國學者認為,金磚開發銀行與CRA是對IMF和WB的有益補充。
對於可能面臨的問題?西迪羅普洛斯(南非)認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所有金磚國家,對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所應涉及的範圍和領域有了一致共識。在治理結構上,五個金磚國家是否在該銀行中享有同等份額也沒有最終決定。
阿卜杜努爾(巴西)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成立應急儲備安排(CRA)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努力,會被其他國家認為主要是中國的倡議和行為。正因為如此,「中國需要保持細緻的平衡,」在成立CRA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進程中,不僅要反映金磚五國的利益訴求,也應該體現真正的多邊主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