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地下互不承認 中梵建交挑戰大

(圖片來源:美聯社、梵蒂岡官網、維基百科,風傳媒重製)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訪問南韓,中國首次開放領空,縮短梵蒂岡專機航程,教宗也致電中國領導人,表達感謝與祝福。梵中友善互動,反映彼此有意改善關係,能否從而促成建交?其實雙方對於中國天主教事務的「主權」歸屬,歧見過大且互不承認,外交關係正常化談何容易?

某個角度來看,梵中兩國領導人有著驚人巧合。分別代表全球12億信徒、13億中國人的方濟各(Pope Francis)與習近平,攀登權力大位前,兩人不屬於任何派系,接任時間相差不到1周,一上台就發動對內改革,整肅腐敗毫不手軟,清除舊勢力也不見猶豫之色。

耶穌會與中國

201408171403

兩位權力人物都不認同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強調權力要為人民服務,以教會或國家的復興繁榮為己任。個人特質近似外,方濟各出身耶穌會(Jesuit),這個修會與中國淵源很深,第一批成功打入中國儒家社會的基督教宣教士,就是明神宗萬曆年間來華的耶穌會士。

利瑪竇(Matteo Ricci)等初代耶穌會士,他們翻譯大量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書籍,是西學東漸的重要推手,對中國貢獻卓越,也是近代西方認識中國的重要源頭。當時片斷翻譯的《聖經》章節,為今日華語《聖經》版本打下基礎磐石。耶穌會先輩對於中國的熱愛,自然讓方濟各對中國倍感親切。

教宗的母國阿根廷,則是中國近年積極經營的南美洲市場,過去6年中國對阿根廷出口增加一倍,如今已是阿根廷第二出口國。習近平7月國是訪問,允諾提供75億美元貸款,支持阿根廷運輸、水利發電等公共建設,同時擴大農產品進口,自然也不會怠慢教宗這位阿根廷之光。

屬靈vs.屬世 權柄衝突

這花好月圓的一團和氣,可惜距離梵中外交的本質相當遙遠。1949年國共戰爭結束後,梵蒂岡選擇跟台灣維持邦交,且長時間持守反共立場,直到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上台,重新正視中國的福音需求,積極尋求與中國建交的可能,甚願妥協台梵邦交,只求有機會回中國宣教。

中國態度相對掃興,只是反覆要梵蒂岡保證:不得干涉中國「內政」。所稱之「內政」,則包括主教任命權封聖審核權等中國單方裁量要管的一切事務。

對梵蒂岡來說,任命主教等教會內部事務,沒有政治干預空間,若中國在意主導權,教廷可提出名單由北京圈選,但中國堅持要主教提名權,態度就跟拒絕授予香港民眾特首提名權利一樣強硬。

三自愛國教會

目前北京認可的教會,是經過「社會主義」改造,自立、自養、自傳的「三自愛國教會」體系,一切會務接受「國家宗教事務局」監管,會員宣誓擁護《共同綱領》,服從政府領導。中共認為,如此才算奪回天主教在華主導權

201408171405因此自1950年代起,中國主教任命與教務發展,便不受羅馬教廷指揮,教廷任命的中國樞機主教,中共也不承認。令人悲哀的是,即便是愛國會天主教徒,也無宗教信仰的基本人權保障,當局隨時可能翻臉逮人毆打信徒拆毀教堂

面對中國信徒的困境,無論是中國愛國會的教徒、或被迫轉往地下發展的基督教會,梵蒂岡不再區別敵我,而是要求中國信徒彼此寬恕、接納,鼓勵愛國教會儘量脫離政府壓力,成為普世教會一部分。中共這頭同樣不區分基督教信眾,任何威脅政權穩定的風吹草動,一律重手伺候「除惡務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