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威爾斯峰會5日閉幕,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代表28個成員國,對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發出明確訊息:北約將成立一支快速反應的「矛頭部隊」(spearhead force),指揮部設於東歐,一旦有盟國遭到攻擊,可以立即動員應戰。
拉斯穆森說:「如果你膽敢攻擊任何一個北約盟邦,你將面對整個北約。」為了凸顯對東歐成員國的支持,北約也宣布2016年的下一屆峰會將在波蘭首都華沙(Warsaw)舉行。
美軍的V-22 Osprey運輸機在威爾斯進行演習。(美聯社)
英國率先出兵3500人
拉斯穆森表示,成立快速反應部隊代表北約在東歐「持續展現實力」,兵力由各成員國輪調組成,波蘭、羅馬尼亞與波羅的海三小國都願意提供基地。英國首相卡麥隆已率先承諾將提供3500名官兵,並建議將指揮部設在波蘭。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Bronislaw Komorowski)對此樂觀其成。
對於近來飽受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叛軍威脅的伊拉克,拉斯穆森表示只要巴格達當局開口,北約會立刻伸出援手。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卡麥隆正在積極籌組一個對抗IS的軍事聯盟,兩人5日並與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會談,土耳其不但是北約盟邦,在複雜的中東局勢中更是舉足輕重。
烏克蘭東部終於停火
另一方面,長期陷入內戰狀態的烏克蘭東部,終於見到和平曙光。烏克蘭政府與親俄羅斯叛軍的代表5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簽署停火協定。烏東戰火自今年4月中旬爆發,造成將近2600人死亡;除了烏克蘭政府軍與叛軍之外,俄羅斯部隊也投入戰場為叛軍助陣。
停火從當地時間5日傍晚6時(台灣時間5日晚間11時)起正式生效,由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監督,能維持多久尚在未定之天。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已下令部隊停止戰鬥,然而叛軍代表普洛特尼茲基(Igor Plotnitsky)表示,他們仍將追求脫離烏克蘭,停火不會改變這個目標。
戍守馬里烏波的烏克蘭志願軍(美聯社)
烏東戰局近來的焦點是亞速海(Sea of Azov)的重要港市馬里烏波(Mariupol)。當地人口約50萬,介於俄羅斯與克里米亞半島之間。俄羅斯今年3月併吞克里米亞,因此各方擔心一旦馬里烏波爾失陷,俄羅斯將闢出一條通往克里米亞的陸上走廊,並且佔有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亞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