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剎車?馬英九指兩岸關係勿揠苗助長

總統馬英九24日出席遠見天下文化舉辦「打造有競爭力的台灣」論壇,和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對談。

馬英九總統24日上午與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對談,在談及兩岸關係發展時,一改過去認為兩岸交流步調平穩的看法,意外以「欲速則不達」、「不要揠苗助長」等語,強調兩岸現在還無法對「長遠未來」做出決定,中華民族有智慧解決兩岸問題,但是需要時間。

遠見天下文化舉辦「打造有競爭力的台灣」論壇,並邀請馬英九與波特進行對談,就台灣競爭力及兩岸關係交換意見。波特在對談中明確建議,台灣若不先解決與中國的問題,要與其他國家發展進一步關係會面臨更大的困難。

馬英九則表示,和平是無價的,和平沒有輸家,戰爭沒有贏家,他希望兩岸和平能持續下去,但兩岸不能只談和平。

馬英九說,他在六年前上任時有較為宏觀的想法,就是兩岸對於長遠的未來現在尚無法做決定,但要達到「那個未來」必須要有一個可大可久的穩定架構,讓雙方交流可以穩定進行;他現在所做的,就是替「 未來」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一改過去一再重申兩岸關係發展速度「穩定」的看法,馬英九特別引經據典說,孔子提醒我們「欲速則不達」,孟子則說「不要揠苗助長」,2500年前的中國人似乎已預測到兩千百年後的情況;中華民族絕對有智慧解決兩岸問題,但仍需要時間。

馬英九說,中國的政策與台灣民眾的憂慮,造成兩岸關係始終無法正常發展,主政者必須將這些因素考量進去,減少不必要的憂慮。他表示,今年三月的學運就反映出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有「莫名的恐懼與憂慮」,政府有責任透過公眾溝通,讓大家了解政府作法。

馬英九強調,台灣必須學會在無法改變現實情況下,進行最有利的調整,「兩岸關係只能進不能退」,因為我們實在沒有本錢,但只要運用智慧,可以找出一條路,過去六年已找到這條路,必須以決心與魄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