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製片巨頭索尼影業娛樂(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11月底遭不明駭客入侵,盜走大量機密資訊,目的逼迫Sony撤銷搞笑片《刺殺金正恩 / 名嘴出任務(The Interview)》上映計畫,歹徒並以「牢記2001年的911,世界將充滿恐懼」等言辭,威脅配合戲院取消首映會與檔期。
自稱為「和平衛士」(the Guardians of Peace)的駭客,其入侵電腦系統、匿名洩密等技巧高竿,操作嫻熟成功迫使Sony讓步。即便美國國土安全部不認為真的會有攻擊,但人命關天,部分戲院取消檔期後,Sony也取消耶誕節首映計畫。
《刺殺金正恩 》嘲諷對象是北韓領導人,但平壤否認涉入,華盛頓也沒公開指責,但《美聯社》引用匿名官員消息指出,「和平衛士」攻擊確實來自北韓,近期就會公開相關資訊。《風傳媒》相關報導:看電影引發恐怖攻擊?美國喜劇片取消上映
2014年即將結束,駐北京的外國記者,多數順利拿到明年的工作簽證,報導中國權貴家族財富遭嚴厲批判的《紐時》、《彭博社》記者也不例外,但這不代表當局放鬆新聞管制,《華爾街日報》、《紐時》、《彭博》網站仍遭屏蔽,新疆、西藏仍是禁止觸碰範圍,每遇血腥衝突事件,騷擾記者阻止採訪的現場公安,態度更加猖狂。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of China,FCCC)上周報告指出,外國(攝影)記者與新聞從業人員,如今得面對中國(公民)記者與異議人士要忍受的不合理對待。
最近幾個月,偏遠省份採訪的記者,有10多人反映,在地維安人員粗暴相向、強加拘禁或監視跟蹤。8月《美聯社》採訪北京地下電影節,攝影人員被攻擊,設備毀損,記者被潑水、搶走手機。10月1名記者採訪北京信訪辦公室,被抓走鏈鎖在鐵椅上長達14小時,該名記者拒絕脫衣受檢但被逼著驗毒,後來被控告攻擊偵訊人員....。
外國記者逐漸發現,官員蓄意阻攔(stonewalled)自己採訪,有地方官承認,上級交代不能跟外國媒體說話,總體而言,官方就是不信任外人,北京願意接觸的外國資深記者也越來越少,或者充分反映國家領導層的不安全感與沒曝光的茶壺內風暴。
巴勒斯坦17日透過約旦提出聯合國決議草案,希望通過決議,能在12個月內與以色列達成最終和平協議,讓以色列軍隊2017年底前完全撤出巴人領地。為了避免與美國對立,巴方特使Riyad Mansour強調,只要美國願意討論,草案內容可以協商,希望取得聯合國安理會認可,進而打開慎重的和平之門。
美國一向反對以聯合國決議處理以巴衝突,約旦河西岸撤軍問題,美國也不同意加上期限,這次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沒把話說死,表示只要能避免衝突加劇,決議案應該不是問題。媒體則稱,美國更在乎草案對以色列3月大選的影響。
巴勒斯坦1988年宣布建國以來,包含英國、瑞典、西班牙、法國等7個歐盟會員國在內,全球已經超過100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家主權,歐洲議會17日也表決通過,原則上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