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後,習近平有三大「親民秀」,其中尤以親臨北京慶豐包子舖最為轟動。跡象表明,這場領袖作秀傳播流程全由中央辦公廳、國新辦、中宣部等部門謀劃操作;各地官員則紛紛效仿且「偶遇」報道記者。
元旦翌日,中共河北省委機關報《河北日報》在頭版幾乎全版,再轉二版全版、三版半版的篇幅,刊發長篇通訊《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全文一萬五千多字,並配發習近平四幅老照片,再現三十二年前,二十八歲的習近平在河北省正定任縣委副書記的工作、生活情景(十五個月後任縣委書記)。「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三十多年彈指一揮間。報道聲稱「『老書記』為推動正定發展嘔心瀝血的感人畫面,與正定百姓『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的生動場景,再一次浮現在人們面前」。他住辦公室,吃在食堂;蓋的是舊軍被子,褥子上打滿補丁;把縣委僅有的一輛吉普車給老幹部使用;捐款二百元人民幣,幫助鄉村小學改善辦學條件……
報道說,正定的老人曾對習近平如此評價:他「是位年輕幹部,但做事老練成熟;是位高幹子弟,但非常樸實,工作既嚴肅認真,又密切聯繫群眾」。該報在頭版配發評論員文章《學習崇高風範,實幹成就夢想》,文章稱,習近平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帶領縣委縣政府「一班人」,「踏踏實實地為當地幹了許多影響長遠的好事、實事」。元月三日,這一長篇通訊在大陸各地媒體紛紛轉載。四日,《河北日報》頭版再發報道說,「《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各地紛紛「學習崇高精神風範」。
這家日報的政科教新聞採集中心一位高級編輯對亞洲週刊說,文章署名「特約記者程寶懷、劉曉翠、吳志輝」,那個第一作者程寶懷在當時任正定縣縣長。這位高級編輯說:「這一報道是省委和中央共同謀劃的,你應該了解,沒有中央的主導,我們報社不可能擅自有這麼大的舉動。」他說,據他了解,習近平在正定一千多個日夜,離開正定後,將正定視為「第二故鄉」,曾於一九九一、九三、九七年、二零零五年四月、零八年一月回來過正定,這第五次「回家」,是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後,第一次離京考察,就選擇來到正定。習近平最近一次來正定,是二零一三年七月。
這位高級編輯說,一三年七月習近平結束考察離開正定後,省委聽取下面的建議,向中央報告,擬組織人員撰寫三十多年前習近平在正定三年多的長篇報道。中央也早就有這一意向,於是一拍即合,最後經習近平拍板同意。這一報道的採寫具體由省委宣傳部主持。通觀而言,《河北日報》這一報道,是習近平智囊團隊和專業公關團隊的一次策劃。
元旦前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連續三大親民舉動在網絡上引發轟動。除了習近平在正定一千多個日夜的報道外,另兩個親民舉動就是元旦前夕透過中央電視台在辦公室發表新年賀詞,考察北京民情時前往慶豐包子鋪排隊買包子吃。中南海高官透過親民秀,意圖展示領袖公關技巧。
十二月三十一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任內的首個新年賀詞。四分多鐘的視頻,不足八百字的新年賀詞,帶有鮮明的習式風格。有評論認為,「賀詞高屋建瓴,但接地氣,言辭懇切,富有親和力」。習近平發表賀詞的方式與往屆領導人不完全一樣。他沒站在以簾布為背景的講台上,出鏡時也不是定死機位拍攝。民眾從央視的時而拉遠時而拉近的鏡頭,看到習近平辦公室的不少細節:辦公室背景是一幅長城畫作,辦公桌的左側放著三部電話機,二紅一白,右側放有筆筒、日曆,身後書架上整齊擺著一排排書籍,還有四幅生活照片,分別是他與家人推著坐輪椅的父親、他牽母親的手散步、他與夫人合影、他騎著自行車載著女兒。右側書架上還有兩幅照片,一幅是他踢足球的身影。有網民聲稱:「細節溫馨,容易拉近政治家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展示了這位國家領導人作為兒子、丈夫、父親的人性化一面,讓人感受的是:政治也有感性的一面,政治家也是充滿人情味的」。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習近平在京城考察民生工作,先來到北京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京橋熱電有限公司,考察冬季供熱情況,而後驅車前往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敬老院。午間用餐,他前去西城區月壇北街三號月壇慶豐包子鋪。自己付款,自己端盤,二?六隻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一碟薺菜,消費二十一元人民幣(約合三點五美元)的「習大大套餐」,一時成了時尚流行詞。習近平排隊、點餐、付錢、吃飯、和食客交談、合影。習「包子秀」之後,慶豐包子鋪眨眼間紅得發紫,引來全國各地的人前去捧場,人們在鋪前天天排長隊等候品嚐。對習近平的這一舉動,網民最初仍以為是臨時即興的自選動作。其實不是,這場「包子秀」完全是當局精心策劃的。是日早上六點,月壇慶豐包子鋪門口輔路的停車收費員易昌榮接到交管部門電話,被告知中午需要幾個停車位,要求留著。十點多,一位交警找他,要求他把慶豐包子鋪門口的車位留空。中午十二點十五分,易昌榮被明確告知,來的人是位重要領導,要求他把車位看好。看車人還拿到二百元人民幣。五分鐘後,習近平等人走進易昌榮身後的包子鋪。
「習大大包子秀」,吃了什麼、說了什麼,最先披露和傳播的,是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下午一點二十分,「四海微傳播」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首發消息,稱網民為「親們」,並激動道:「我沒看錯吧?習大大來慶豐吃包子啦!」兩張習近平取餐和收零錢的圖片附後,圖片像素的水準卻一般,可見由手機拍攝,發布平台顯示為「三六零瀏覽器超速版」。有網友認為,從展示的照片看,攝影者能站在包子鋪櫃台裏近拍習近平買包子,這只能是官方攝影的角度所為。微博是在習近平離開包子鋪近半小時後發出的,其時間安排,無疑是專業安保機關習慣所為。幾乎同時,騰訊微博上名為「萬丈鄉愁」的賬號也曬出包子鋪照片,稱習就坐在自己旁邊的桌子。
值得玩味的是,在大眾媒體介入之前,這場「包子秀」的文字和照片信息源全部來自「四海微傳播」和「萬丈鄉愁」兩人,他倆究竟是誰?自媒體平台上早有人好奇,於是追蹤尋覓究竟。經網民起底,發現「萬丈鄉愁」是前一天剛剛開通微博,而在完成這項傳播任務後,便銷號失蹤。細心的網民發現,一分鐘後,「四海微傳播」主動提示央視新聞、新華視點、人民日報三家中央喉舌媒體,他們新浪微博賬號顯然也早有準備,就等信號發出。新華社的回應最為迅速,不到一分鐘,擁有九百萬粉絲的新華社認證賬號「新華視點」旋即轉發了這條微博。不多久,《人民日報》推出所匯集的八幅現場圖片。
所有跡象表明,這場領袖作秀公關行動的傳播流程完全是由中共最高層宣傳官員一手掌控安排。習近平此舉背後有專門的團隊在謀劃操作。據悉,這些團隊是中央辦公廳、國新辦、中宣部、國家互聯網辦公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機構聯手組成。
早在一一年十一月,習近平還是國家副主席時,他曾在北京《學習時報》撰文《談談調查研究》:「調研中可以有規定路線,但還應有自選動作,看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隨機性調研……避免出現被調研」。一三年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習近平在湖北調研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他視察武漢市民之家,與市民郭婷婷握手時,竟然來了一句:「美女,你好!」周圍的人,開始一愣,旋即都笑了。事後,郭婷婷對著同事嚷嚷:「習主席都說我是美女啦,看你們以後誰還敢說我不是美女!」此話被媒體報道後,網民紛紛大呼,原來習近平如此接地氣,說的話與網民生活語言相貼近,如此親民風範,獲社會輿論廣泛肯定。當時習近平就說:「便民利民場所搞好點,我看著心裏舒服。」還說:「是作秀還是真聯繫群眾,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
當下,在自媒體的圍觀時代秀出「非常規」的「自選動作」,「吃慶豐包子」,「唸新年賀詞」,算是新嘗試。不過,也有網上輿論質疑,中國既非真正的民選制度,如此「親民舉動」顯得不倫不類,權力不受制約,卻還想做出民主社會中領袖和民眾自由交流的假象。習近平被網友「偶遇」吃包子後,中國各地也接連出現官員「偶遇」記者的所謂「親民」事件。十二月三十一日,河南省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開完一個會後,「臨時決定」乘坐地鐵返回市委,與秘書購票時,被正在採訪的電視台記者認出,上車後,吳天君在地鐵內與市民交談,聽取意見。一月一日,《法制晚報》記者在北京街頭「巧遇」公安部副部長、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佩槍巡邏……這些「巧遇」紛紛受到網友質疑,如此簡單模仿,效果適得其反。時評家高世鵬認為,有些領導在鏡頭前是一副「親民秀」,在背後又是官僚味十足,自以為能騙過人民群眾的火眼金睛,殊不知,什麼是作秀,什麼是真正聯繫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
香港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杜平認為,大家對習近平在包子店的事至今還津津樂道,原因就是喜歡看到國家領導人,或者說一些官員能夠用這種比較親民的方式,深入到他們中間來,老百姓很高興。他說:「我擔心的是一些官員看不到習近平這些舉動最本質的一個資訊,不是讓大家表面上學習近平用這種方式來討好民眾,而是透過這樣的行動,讓大家知道不能再脫離群眾,不能再高高在上,要改變官員作風,包括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之風、享樂主義。」
習近平「包子秀」效應依然在發酵。一月四日,來自各地的數十名訪民集結在慶豐包子鋪,拉起大幅標語,訴說自己冤情,控訴地方執政者魚肉百姓、貪贓枉法的罪行,希望中央高層決策者關注訪民民生。訪民們的舉動引來諸多食客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