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考試而讀書,我決定離開!

去年九月,陳安儀的女兒升入國中,面臨考試引導教學的傳統學習型態,陳安儀選擇用行動改變現狀。她的心路歷程,未來將每月在《親子天下》和讀者分享。

二○一四年的一月,我們全家做了一個重大的改變||從住了幾乎一輩子的台北,搬到宜蘭頭城去。

搬家的原因為何?說出來之後,有些人不免瞪大眼睛,覺得我簡直是瘋了;也有些朋友豎起大拇指,稱我「現代孟母」。事實上,更多「家有國中生」的家長,心有戚戚焉,完全了解我的心情與決定 ;只不過,很多人沒有能力改變現狀,無法像我一樣,說走就走。

是的!我正是為了讓七年級的女兒轉學,脫離體制內的國中,幫一雙兒女選擇了宜蘭縣的人文實驗中小學,全家「島內移民」到宜蘭!

國中與國小原來是天差地別

我一向提倡用最自然、親密、健康的方式教養小孩。所以,我的一雙兒女都吃母奶長大,五歲才上幼稚園;而且我是「公立學校」的擁護者,兒女的幼稚園、小學都念住家附近的學校,從未上過安親班、課後班。課餘時間我們總是帶著孩子四處旅行,盡情的閱讀、運動。

幸運的是,孩子們也都表現良好,並沒有「特殊課題」讓我們傷腦筋。在「大湖國小」遇到的老師大多充滿愛心、教學認真。因此,我們度過了六年愉快的小學時光。老師也很欣賞女兒的活潑個性與音樂才能,所以她一直過得自信而快樂。

所以,當時的我,壓根兒沒有想到,國中的教育狀況,與國小竟是如此的天差地別!

小學畢業前,我依據女兒的興趣與其他家長的建議,選了家附近一所有管樂團的公立國中。因為知道女兒的數理不佳,所以我特別避開了學區內的明星學校,以免給孩子太大的功課壓力。

我天真的以為,既非明星國中,再加上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政策改變,中學的教育應該會愈來愈多元、愈來愈開放才對。即便大家都警告我,台灣的國中生考試很多、很可憐,我卻認為:「只要家裡不給成績壓力就好!」

家長日的震撼彈

開學第一週的「家長日」,我就歷經了一場「震撼教育」。首先,各科老師所有的解說,都圍繞著評量與考試、補充教材、考題打轉。

因為自己從事作文教學,所以我便順口向國文老師詢問了作文科的教學方式,沒想到得到的答案卻是:「國中沒有時間上作文課。作文就是直接考試。評分的標準是……」聽到這裡,我識相的閉上了嘴。

我知道,我的孩子已經進入了一個「考試引導教學」的現場,學習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考試。

家長日後幾天,女兒帶回了一張「意願表」||要填寫是否參加課後留校「第八堂」。

我仔細看了一下,通知單上說明,課後留校的原因主要是以「補救課程」為主,安排一些課外活動、或是不影響正課進度的補充學習。我因為考量家居位置比較偏遠,要一起接送老二;再加上我希望女兒可以早點回家看看課外書、彈彈琴,因此我便勾選了「不參加」。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234

延伸閱讀:

前清大教授 彭明輝:給孩子一百種夢想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8474

周美青:望子成龍還是揠苗助長?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