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客機失蹤事件大逆轉,它不是在南海墜機,現已證實掉頭西飛好幾個小時,並且是透過機上電腦程式重設改變方向,引發各種陰謀論,推斷是往印度洋方向飛去,甚至傳出降落在美軍迭戈加西亞基地,但大馬否認。有部分非航空專家的「素人」分析出乍看荒謬的情節,但後來被證實是事實。乘客家屬盼望是「被劫機」,期盼機上的二百多人,仍然活在某個隱密的地方。
一場航空史上最離奇事件,牽動全球人心,而事件大逆轉的發展,也帶給機上二百多人的家屬一線希望,乘客沒有死在南海,而是被劫持至一個神秘的地方,至今還可能有人生還,而牽扯出各種各樣的陰謀論,也有部分乍看荒謬的情節,後來被證實是真實。
三月八日失蹤的馬來西亞航空MH370客機,過了十二天仍下落不明,並引發各種陰謀論,而根據各種因素判斷,可能是以下原因:機師自己劫機、被劫機。至於其下落,儘管全球都希望它已安全降落在某處,機上人員仍生存,但根據不同的分析,它可能已經因為燃油耗盡而墜海,也可能在機師將其高度提升到四萬五千呎時,乘客都已失去知覺而死亡。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一宗未遂的劫機,乘客生死未卜。但弔詭的是,如果是劫機或機師自殺,但至今仍無法知道其動機。
光怪陸離的陰謀論,包括恐怖分子劫機、機師不滿馬來西亞反對黨領袖安華被判刑而劫機、大馬政府一直與劫機者談判、機上因有中國情報人員,美國向大馬施壓,於是演了一場飛機失蹤的戲……。
甚至還有名為European Union Times的網站,於三月十四日報道,指克里姆林宮流傳一份由武裝力量總參謀部(GRU)情報部門完成的報告,內容是美國海軍「俘獲並轉移」馬航MH370客機,從其原定路線轉移到美海軍位於印度洋上迭戈加西亞島的巨大保密基地,原因是機上有「高度可疑」貨物。大馬代理交通部長希沙慕丁已否認客機降落在迭戈加西亞島。
在網絡時代,很多不是航空專家的素人也參與分析,甚至得出驚人準確的結論。中國知名博客葉劍飛在三月十二日就已預測飛機是被劫持;三月十三日預測飛往安達曼島的航線,比路透社獲西方情報界證實的報道早二十四小時。
在客機失蹤後,十五個國家近百艘船艦、軍機及衛星搜尋客機失蹤處的泰國灣及南中國海每一個角落,一週後(三月十五日),鮮少亮相事件記者會的大馬首相納吉意外地第二次主持記者會,並向世人再次發送了另一個震驚的資訊,失蹤馬航班機相當肯定並未墜毀在南中國海,而是在大馬與越南領空交界處遭人蓄意折返,飛越大馬半島北部,朝向安達曼海域飛去。納吉也根據專家團的分析,失蹤飛機最後一次與衛星聯繫是上午八點十一分,即失蹤後的七個小時,它可能飛向從泰國至吉爾吉斯斯坦的北部走廊,或是飛向印度洋南部的南部走廊。
納吉的宣布讓在南中國海全力搜索失蹤馬航班機數以千計的拯救人員深感受挫,深覺白忙一場,同時停止了南中國海上的搜尋工作。不過,失蹤飛機沒有墜毀,而是人為因素「被失蹤」,這卻為機上兩百二十七名乘客與十二名機組人員的家屬帶來一線希望。一名家屬直言:「我寧可飛機被挾持,也不希望它墜毀。」
馬航370航班失去聯絡後的第二個星期,它的去向已經在多種揭露、澄清與謠言中變得撲朔迷離,就連經過確認的事實,也讓觀者宛如墜入懸疑電影一般,MH370在三月八日零點四十一分從吉隆坡起飛,一點二十分馬來西亞民航管制與客機失去聯繫,一點三十分從馬來西亞民用雷達上消失,兩點十五分從軍用雷達上消失。而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民航雷達上消失後,客機隨即大幅西折,爬升至四萬五千英尺,之後下降至二萬三千英尺。隨後客機稍微爬升飛行三百二十公里,最後測得客機以二點九五萬英尺航行,朝西北飛,飛過安達曼海,八點十一分客機與衛星最後聯繫。
美國為了開發能躲過雷達偵測的隱形戰機,不惜投入數以億計美元研發,馬航370航班在失聯之後的行蹤,卻有如隱形戰機一般「神出鬼沒」:消失、轉向、大起大落、行蹤不定,多名軍事與航空領域的專家指出,飛機構造、技術限制、以及該區域內複雜的國情,為失蹤的馬航370蓋上了一層神秘的偽裝。
客機想在雷達上「消失」,其實只需要飛行員輕輕撥動一個開關,關閉飛機上的ATC(Air traffic control 航空交通管制)系統,地面雷達螢幕上的一架標有位置、高度與編號的飛機,就會變成一個未知的「亮點」。國泰航空公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飛機工程師介紹, ATC系統是飛機上最主要的通信系統,它負責記錄飛機的高度與位置,如廣播一般向地面空管播報自己的資訊,通信系統如果關閉,地面空管便看不出來飛機的身份,飛機只能變成雷達上的一個「亮點」,而且這套系統是可以在飛機上被駕駛員關閉的,系統關閉後,地面空管便無法識別這架飛機了。
波音飛機上還有一套自己的診斷系統,簡稱為AHM(Airplane health management飛行健康管理)系統,這套系統用於追蹤飛機運行狀況,並提供即時的資訊播報,空客航空公司上也有類似的系統,但是這套系統只是檢測機械運作狀況的系統,並不是追蹤系統。
而飛機上另外一個可以對外通信的設施,便是記錄飛行資訊的「黑盒子」,它會在飛機墜毀後發出信號供搜索人員尋找,飛機工程師透露,飛機上的黑盒子藏在飛機尾部,在飛行過程中是無法關閉的,但是黑盒子只有在飛機撞擊之後才會發出信號,而且若墜入水中,黑盒子將難以偵測。
雖然飛機上的通信設施可以被飛行員關閉,但是飛機上的乘客也沒有在飛機失聯後用手機嘗試聯繫,或者使用飛機上的衛星電話,前台灣華航機師、現任飛行教練閻駿推測,飛機上的乘客已經被駕駛員殺害,這解釋了為何旅客沒有嘗試聯絡以及飛機為何在失聯後突然大幅爬升。閻駿推測,飛機是被駕駛員劫持的,他將駕駛艙門緊鎖,然後給飛機乘客艙內釋壓,暴露在高空低壓缺氧環境中的乘客在十幾秒的時間內就會昏迷,而飛機裏的氧氣面罩只能提供二十分鐘左右的氧氣,後來馬航飛機爬升到四萬英尺的高空,目的可能就是加重低壓缺氧的效果。
雖然飛機上的通信設施可以被關掉,但是它卻沒有辦法關閉地面上的?多民用與軍用雷達,航班在民用雷達上消失之後,軍用雷達仍然在繼續追蹤,但馬來西亞軍方對航班的行蹤卻顯得「後知後覺」。航班從雷達上消失,並不只有一個原因,神秘消失現象是一連串綜合因素的結果,雷達性能、雷達布置、雷達工作人員、各國內部部門協調以及當地各國間的關係,都可能對航班的行蹤的監控與披露造成影響。
資深機師閻駿指出,飛機上的通信設施關閉後,在民用雷達上只會顯示成一個沒有身份的「亮點」,而民用雷達的地面工作人員,不一定會理會這個亮點,他可能認為這是軍方的飛機。而且,這個「亮點」也不一定能被觀察到,國泰的飛機工程師透露,客機在飛過不同國家領空時,都會進行交接,會和當地空管保持連線,但是各國之間的空管區域是有空隙的,在此區域的飛機無法被有效監控。
在非空隙的雷達探測範圍內,仍然有許多因素讓飛機在雷達眼皮底下「消失」,澳門國際軍事會會長黃東指出,這次馬航事件裏,人們對科技報以了過高的期待,衛星與雷達兩大技術尤甚,他指出,雷達是有很多觀測不到的盲區的,飛機低空飛行也能躲過不少雷達,而且飛機若出現在雷達觀測範圍的邊緣,那也很難被注意到。
不同雷達的性能與目的各不相同,它的數量與布置狀況都直接影響著觀測結果,前台灣海軍中將蘭寧利說,軍用雷達種類多樣,例如飛彈雷達經常被放置在高山上,從而獲得更遠的探測距離,每個雷達都有死角,飛行高度低的飛機也可能逃過雷達觀測,因此(防空系統)是需要多個不同類型的雷達配合的,一般是通過電腦計算,將不同功能和探測範圍的雷達搭配,相互填補探測缺口。蘭介紹,馬來西亞周邊國家對其造成的威脅並不大,所以國防設施的布置也不夠密集。
除了硬件本身的因素,人為因素也使得馬航航班能在失聯後如此「神出鬼沒」,飛機駕駛者的技術水平與策劃能力十分之強,蘭寧利說,馬航飛機的駕駛者為了躲過雷達,需要掌握各國的雷達布置資料,然後才可以計算出飛行路線與高度,除此之外,他還要了解地形狀況,還要躲開都市,技術高明。而在駕駛者水平高的同時,馬來西亞周邊各國的監控強度則較為有限。蘭寧利認為,馬來西亞不算是一個軍事先進的國家,軍事情報能力薄弱,防空實力差。馬來西亞的國防投入很少,沒有整體的防空體系,所以他們的資訊都是擠牙膏一樣,一點一點透露出來的,他們不一定有能力做到及時通報資訊,各國國情與區域局勢也影響著資訊發布。
黃東分析,馬來西亞各部門的協調能力太弱,導致情報公開過晚,部門間也可能存在推卸責任和知情不報的現象,而且各國出於國防考慮,不想完全空開防空的盲區以及雷達部署,所以各國對觀測結果是有所隱瞞的,馬來西亞也曾經承認,基於國家安全理由,無法透露全部資訊。
如此龐大的客機,竟然能讓人無法察覺,各國情報機構皆把矛頭指向機師或副機師。美方情報官員表示,最新資訊顯示,MH370從雷達消失後曾做出了戰術躲避動作。該官員稱,只有飛行或工程經驗豐富的人,甚至是戰鬥機駕駛員,才能做出這些躲避動作,懷疑此舉旨在避免被雷達發現,但也不排除飛行員受脅迫可能性。
大馬軍方表示,軍方通過所掌握的雷達資料資訊,還原了失蹤客機從吉隆坡起飛,至進入安達曼海最終消失前的完整路線圖。他同時披露,這架飛機的操控者熟知大馬與周邊地區的地理訊息,以及民用、軍事雷達部署情況。有多種證據顯示,從八日凌晨一時三十分之後,該航班開始低空飛行,以避開雷達監測。在這段時間,多名漁民稱見到一架低空飛行的飛機。吉蘭丹哥打峇魯警方曾接到四起相關報告。報告的漁民均稱,這架飛機當時是偏大馬與泰國交匯的陸地方向低空向北偏東飛行。
大馬民航局總監阿茲哈魯丁相信,衛星最後一次接收失蹤客機的訊號時,飛機或許已經降陸,但目前客機的下落仍然未明。他表示,來自美國與英國的專家根據衛星資料提供的六組衛星訊號,不約而同計算出客機可能飛往的南北兩條航道。飛機信號最後被測定到的時間是失蹤當天上午八時十一分,這意味著飛機關掉與控制塔的聯繫後,繼續飛行了近七個小時。
軍事分析家普遍認為,納吉所描述的馬航失蹤班機兩條可能的航道中,如果飛機選擇了北部走廊,其飛行七小時,最多可以飛到哈薩克斯坦。北部走廊遍布軍事雷達,包括伊朗北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北部、同樣也穿過印度北部與喜馬拉雅山和緬甸。在這條弧線上飛行的飛機,將不得不穿越印巴空中防禦網路,而兩者的交界上空則是高度軍事化的;飛機還要飛經阿富汗,美國和北約在那裏都有經營了十多年的防空網絡,失蹤客機要穿越這些國家而不被偵查到,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飛機更大的可能性是另一條航道,即向南飛向印度洋。
軍事分析家指出,北線穿越或靠近世界上一些最動亂、同時也是很多激進組織老巢的國家。印度已排除失蹤馬航班機飛越其領空的可能,印度稱這?大架飛機不可能繞過該國國防系統。一度傳聞指飛機停在巴基斯坦或阿富汗的塔利班控制地區,但巴基斯坦政府已作出否認。
泰國軍方表示,在馬航失聯班機的詢答機訊號中斷後不久,他們的雷達顯示一架不明飛機飛向馬六甲海峽,這架飛機可能是馬航失聯客機,但不知道這架飛機是不是馬航失聯客機。印尼空軍准將哈迪表示,該國檢查了最西部亞齊省兩個監測馬六甲海峽霹靂島附近水域至印度洋的區域雷達的記錄,如果這架飛機進入了印尼領土,這兩個雷達必定會發現它。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有居民聲稱曾發現疑似馬航低飛,但該國軍方稱雷達未發現。
調查人員強烈認為,南部走廊是更可能的飛行航道。向南的航道,從印尼一直延伸到南印度洋。這是大片開闊的海域,島嶼寥寥。美國調查人員根據衛星傳輸資料分析顯示,這架失蹤的馬航班機最後已知位置很有可能在距離澳洲柏斯以西約一千六百公里的印度洋。
美國聯邦調查局專家相信,馬航失蹤班機乘客有可能被藏在一個隱密的地方。專家透過繪圖顯示,以馬航失蹤客機續航程兩千兩百英哩內,且跑道長度須超過五千英呎的機場來估算,南北走廊總共有六百三十四個機場符合這項條件,這些機場分布在澳洲往北到馬爾代夫和巴基斯坦之間。
媒體也引述大馬空軍軍官分析指,客機或從兩個可能方向飛行,一個是西邊至索馬利亞方向,另一個是北面,先後經過泰國和緬甸等國至蒙古南部。選擇後者的飛行路線,正好是經過幾個國家的邊境,均為雷達監測薄弱地帶。他表示,航空界有一個常識,索馬利亞和蒙古南部是世界上兩個不需要目標國同意就可以著陸的地方,因索馬利亞處於無政府狀態,而蒙古南部則有供走私犯使用的秘密機場。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稱,失蹤客機不在阿富汗。
全球那?多國家的船艦與軍機參與搜尋卻是一無所獲,專家認為,事件除突顯大馬政府內外溝通協調差勁,亦暴露各國心存猜疑,不肯分享敏感資訊。美國在此事件中較少發聲,只讓調查員透過傳媒放出驚人準確的消息,令人懷疑這樣做是為避免向外界(尤其是中國)透露太多技術知識。美國在亞太有多個軍事基地和精銳部署,有能力掌握所需的資訊。美國媒體最先引述美國調查人員消息,稱飛機失蹤後仍繼續飛行最少四小時,有關報道曾被大馬當局否認,不過卻在隔天證實。
調查人員目前正進行排除可能性的分析工作,其中一項是飛機是否在空中或海面解體。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說,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組織確認,無論在陸地還是在水上,未監測到爆炸或飛機墜毀。他說,該組織的國際監測系統中四項技術中的三項,根據具體情況,有可能監測到飛機失事。這一系統的目的是監測核爆炸,但也能夠監測到較大飛行器的爆炸,以及其對地面或水上的影響。
失蹤客機也被指進行戰略飛行,試圖避開雷達的偵查。美國高官消息透露,飛機相信是遭非常熟悉飛機系統的人士,通過飛機艙內的電腦系統來改變航道,而非手控駕駛盤轉向。因此,調查人員更加相信,飛機是遭人蓄意改變航道,並且涉及刑事元素。這也讓他們更加聚焦調查失蹤客機的機長扎哈里和副機長法力哈密。這套電腦系統名為飛行管理系統,負責引導飛機根據事前提呈的飛行計劃,從一個航點飛到另一個航點。調查相信,涉及者是通過機長和副機長之間的七八個按鍵,來通過電腦修改客機的航道。不過,調查人員目前並不確定飛行計劃到底是在飛機起飛前,還是起飛後被篡改。
根據大馬軍方記錄的雷達信號顯示,失蹤飛機從民用雷達上消失後,向西急轉,攀升到四萬五千英尺的高度,超出了這架波音777-200客機的飛行限高。雷達蹤跡也顯示,這架飛機隨後在接近人口稠密的檳城時,不平穩地下降到了兩萬三千英尺,低於常規的巡航高度,隨後折向西北方,攀升到了更高的高度,越過馬六甲海峽朝印度洋而去。波音客機飛行員表示,飛機的限飛高度是四點三一萬英尺,如果突破這一高度,再加上機艙氣壓下降,可能會導致乘客和機組人員失去知覺,這可能是飛行員或劫機者蓄意所為。前波音機師沃爾辛格表示,民航機師「喜歡留在雷達上,因為這保護他們的飛機」,只有軍機機師才會樂於避開雷達。
大馬警方已對機上所有人員的背景進行調查,尤其是機師與副機師;警方從政治、宗教、精神狀態等角度,調查客機上的人員。警方兩度到訪機師住家,帶走了家裏裝置的飛機模擬器,並發現內裏有印度洋五個機場跑道資料,警方正致力還原已被刪除的資料。警方也會從機師可能自殺的角度進行調查。美國聯邦航空總署一四年研究報告顯示,至少在美國,機師自殺非常罕見。
機長扎哈里擁有豐富的飛行經驗,他在八一年加入馬航,在十年後升任機師,擁有一萬八千三百六十小時的飛行經驗。二十七歲的副機師法力有約兩千七百六十三個小時的飛航經驗,從零七年起一直在馬航任職。南非女子羅思在馬航客機失蹤後向澳洲媒體爆料,指法力曾違反條規,在兩年多前曾讓她和一名朋友進入駕駛艙,還在艙內吸煙。
失蹤客機遲遲未能找到,而且過程撲朔迷離,很快引發陰謀論。一些網絡情報機構則表示,失聯班機已降落巴基斯坦,並被匿藏在機庫裏;有者認為客機已降落在秘密地點,並與大馬政府談判。英國媒體就引述蓋達組織成員較早前的談話,指該組織有向大馬伊斯蘭極端分子,包括一名機師提供炸藥,以發動類似九一一襲擊的劫機行動。不過,至今沒有任何組織承認他們涉及此事件。大馬警方對兩名機師的調查,也未發現更多線索。失蹤客機機上六成乘客是中國人,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表示,根據中國對中國乘客的調查,已經排除他們涉案的可能性。
大馬在處理客機失蹤事件上資訊不透明、屢屢判斷錯誤及決策緩慢,失去了尋找客機的黃金時間,也浪費國際社會的龐大資源,遭致國際社會的批評。大馬最嚴重的錯誤就是至少三個空軍雷達早已經探測到一架不明飛機,卻沒有攔截,任其穿越大馬領空繼續飛行。軍方在得知客機失蹤後開始回看記錄,他們才發現雷達信號的存在,不過為時已晚,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航空業新聞和資料服務商Flightglobal的運營和安全編輯戴維利爾蒙特表示:「這架飛機從大馬上空飛過,而大馬軍方卻沒有識別出來,這不光奇怪,還是極其惡劣和令人悲痛的。」
分析大馬政治長達半個世紀的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教授克斯勒表示,大馬政府處理這個巨大的全球性問題,就好像在處理國內政治課題那樣,讓海內外人士認為當局其實有所隱瞞。他指大馬政府在處理失蹤事件上的混亂與低效,顯示這個執政超過五十年並嚴格管制訊息流通的政府,在危機處理方面跟不上國際步伐。大馬民調機構默迪卡中心負責人蘇費安說:「在關於政府如何運作的問題上,他們抱持著緘默的傳統。他們從不真正解釋任何事情,從不涉及細節,而且常把國家安全掛在嘴邊。」馬航客機失蹤反映出大馬政府危機管理能力薄弱,同時反映出執政逾五十年的執政黨,沒有向媒體交代、受公?問責及負責辭職的文化。律師公會前任主席安美嘉表示,大馬人接受了他們的領袖是不回答問題的。她說:「當你從未認真受過挑戰,你當然很舒服自滿;但當挑戰來臨,這種習慣會令災難更災難。」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也在社論文章中指責大馬政府「失職」,同時稱大馬未能更加全面和快速披露資訊的做法令人「難以容忍」。文章也責備美國,稱美國應更加坦率地公開所掌握的資訊。新華社表示,由於馬方的拖延,大範圍搜救努力都白費了,並且引發了大量傳言,令等待中的乘客家屬備受折磨。新華社認為,大馬作為搜救行動的領導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大馬備受國際社會抨擊時,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讚揚大馬在處理失機課題方面是個負責任的政府,但卻面對能力與經驗不足的問題,導致謠言四起。他說,目前關於馬航客機失蹤的資訊並不缺乏,但問題是資訊混亂,出現各種揣測和謠言滿天飛,令人無所適從。他表示,這個現象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客機失蹤事故是民航史上罕見之事,「非常複雜,可以說撲朔迷離」。他也否認大馬與中國在處理搜尋與調查失蹤客機的工作上出現資訊障礙;他反指雙方良好合作,大馬更與中國分享雷達等其他資訊,不過在調查的過程中,許多資訊是不宜對外公開。黃惠康透露,中方已經開始在北部走廊中國領土範圍內的搜索工作。
搜索MH370不僅是各國專業人士在參與,甚至成為全人類共同參與的行動。美國DigitalGlobe公司發動的「眾包搜索平台」衛星地圖搜尋行動,已有逾三百萬名志願者參與,協助搜尋客機下落。該公司提供旗下五顆高分辨率商業衛星的衛星圖像,邀請全球網友參與搜尋失蹤的馬航客機。平台的「地圖瀏覽量」逾二億次,並有約三百萬個物體被志願者「標記」。
法國航空事故調查局特別顧問吉恩保羅忒羅阿德說,馬航客機失蹤事件與法航空難非常不同,馬航的情況更加棘手。他指出,法航客機在零九年墜入大西洋時,他們能夠依靠求救訊號展開搜救,但馬航的通訊系統在飛機神秘失蹤前卻已遭人為關閉。法國政府已經派法航空難調查組成員到大馬,協助調查馬航客機失蹤事件。負責每日記者會的代交通部長希山慕丁已表示,就算是需要二十年,大馬也會繼續進行搜尋工作。他認為,只要能找到客機黑盒子,所有人們希望知道的謎團將會一一獲得解答。世人皆希望這一天很快就出現。(實習生余思毅參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