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真的有這樣的教室

走進這裡,真的讓我震驚到說不出話來,一所「完全不同」的學校,實踐著想像不到的教育模式。

當我意識到女兒在體制內國中發生的問題之後,我曾嘗試著跟學校老師做溝通,希望能針對女兒的學習特質,做一些課程內容的調整。在無法得到善意回應之後,我便開始尋找台北市、新北市是否有不同的體制外中學?或是特色學校?

想當然耳,我失望了!

眼看著女兒即將變成「教室裡的客人」,聽不懂上課內容,全都得靠課後我的幫忙,我忍不住在臉書發文抱怨。就在我認真的考慮是否讓她「回家自學」時,我接到了一封來自「人文國中小」家長會長的邀請信,對方問我,願不願意來參觀一所「完全不同」的學校?

什麼!這是「教室」?

其實我很早就聽過宜蘭的兩所體制外學校:「人文國中小」和「慈心華德福」。只不過,對我來說,搬到宜蘭去?這簡直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因此,我和老公,就抱著「參觀人文,順道宜蘭一日遊」的心態,姑且看之。

車子駛下頭城交流道後,一路都是低矮的樓房和水田,「人文國中小」就坐落在田野當中。土黃色的半圓形建築,外加一座興建中的體育館,沒有圍牆、沒有大門、沒有警衛室──如果不是磚牆上有一排燙金大字,你實在認不出它就是一般印象中的「學校」!

更妙的是,走進去,一排行政人員就坐在大廳裡專心的辦公,既沒有隔間,也沒有門!在大廳的候客區等待了一會兒後,兩位志工家長先向我們簡單的說明了一下「人文」的適性教育方針,然後便帶領我們一家人換上拖鞋,走到二樓參觀教學現場。

介紹之後,我才得知,「人文」目前是由「適性教育基金會」所經營、公辦民營的學校。建築概念是以「博物館」形式特別建築的。半圓形的校舍裡,除了極少數老師使用的會議室及浴廁之外,所有的教室都沒有隔間,全部以書櫃、小舞台、階梯、桌椅、柱子……很自然的將每一個角落做了區隔,充分實踐了「角落教育」、「多功能空間」的概念。

聽到這裡,很多家長大概會跟我一樣,心想:「沒有隔間?那怎麼上課啊?不會彼此干擾嗎?」

「人文」的教學現場真是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兩個小孩也看得目瞪口呆!因為,它完全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教室」模式!

在穿過成排的魚缸、展示櫃之後,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小學一年級的「娃娃國」。沿著走道兩邊,豁然開朗,出現了兩間「教室」。

說是「教室」,但是它實在又不像「教室」。除了牆壁上大大的黑板之外,這裡沒有講台、講桌,也沒有成排的課桌椅。沒有老師站在台上大聲疾呼、聲嘶力竭,也沒有小孩規規矩矩、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聽課。

只見木頭地板上,幾個小孩席地而坐,正圍著一個大人(老師?)開心的交談,旁邊則有一堆小孩聚集在一張桌子前面一起玩桌遊,有個大人坐在旁邊。

往前走,幾個小孩站在一個類似小舞台的階梯上,跟著一個大人好像在做什麼表演,嘻嘻哈哈的很開心;而後面則有幾個小孩趴在地上,相當安靜專注的不知道正在看什麼書!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

延伸閱讀:

不為考試而讀書,我決定離開!──陳安儀回覆讀者疑問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397

媽媽請先別說 「你為什麼做不好」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