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紀念館以真相抗謊言

支聯會主席李卓人。

香港六四紀念館開幕,最大意義是以真相對抗謊言,以記憶對抗遺忘,可能是全球建築面積最小,影響力最大的博物館。微博微信以「五三五」稱之,避免在大陸被封殺。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大陸辦紀念館。

五月二十五日,香港六四紀念館網站癱瘓了,遭黑客攻擊所致。香港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網站也於同一天癱瘓。這一天,多名支聯會常委的私人電郵信箱,遭遇大批電郵攻擊,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收到電郵多達二千多封。這就是殘酷的政治現實。翌日,歷經政治腥風血雨洗禮的李卓人,說起這事,聳聳肩,搖搖頭,輕鬆一笑。

李卓人是在六四紀念館邊上的一家茶餐廳接受訪問的。他說:「常有人問我們為什麼要開設六四紀念館,『六四』過去二十五年了,二十五年一代人長大了,今天的年輕人完全沒有『六四』經歷,而我們經歷過『六四』的那一代人,有的漸漸淡忘,這就是香港。加上中國大陸完全剝奪而禁止有關『六四』真相的記憶,因此辦這個紀念館,最大意義就是以真相對抗謊言,以記憶對抗遺忘,把歷史記憶保存下來,讓世人知道真相是什麼,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開槍,這二十五年來也是人權倒退,自由倒退,民主倒退的真相。我們所做的歸納而言就是六個字:紀念、教育、參與。紀念,就是銘記『六四』為民主犧牲的先烈和民運人士;教育,就是了解歷史真相;參與,就是一起參與中國的民主運動。」

六四紀念館是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六日開幕的。二十五年前的這一天,中共主要喉舌《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將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開幕一個月,錄得五千零八十五名參觀人次,平日參觀人次約二百人,週末假期則約四百人到場,大約一半來自中國內地。李卓人說,六四紀念館的對象肯定是年輕一代和內地的人為主,現在不少香港學校組團來參觀,在紀念館隨時能碰到說國語的來自內地的遊客。紀念館和支聯會沒有在大陸對這一紀念館作任何宣傳,但微博微信卻能見到宣傳,有人將「六四」紀念館,稱為「五三五」(五月三十一日加四)紀念館,朋友圈互相傳播,標題不出現「六四」,卻可以看見那尊擎著火炬的民主女神雕像。

紀念館位於尖沙咀柯士甸路三號富好中心五樓,面積八百多平方尺(七十四平方米)。用署理館長、國際策展人、史學家林漢堅的話說,「六四紀念館可能是全球建築面積最小,影響力最大的博物館空間,如何利用有限空間,無疑是對歷史學、博物館學的重新演繹思考」。

六四紀念館的整體規劃,以「迷宮」的設計,作為當下中國國情處境最真實的反映,公眾步入展場,能一起在紛亂、爭戰的價值系統中找尋中國的「光明」、民主的「出口」。展廳裏,歷年「六四」遊行橫額、旗幟等「活文物」,歷史照片、活動影像、文本和互動屏幕,「黑板空間」、天安門廣場模型、互動事件簿、靜思區、兩米高的民主女神像……參觀者離開紀念館,出門時身軀會接觸「平反六四」四個大字的光線投射,升降機門前甬道佈置?天安門廣場集會相片,置身其中,人人面對歷史,個個無法逃避。

據悉,紀念館總投資九百七十六萬港元(約一百二十五萬美元),但一時籌不到那麼大一筆數。李卓人說,首期只有六百萬,另八十萬裝修布展,這六百萬籌款花了三年時間,那八十萬目前還在籌款。此外,借貸三百多萬。門票是每人十港元,優惠票是五港元,朋友們都說完全可以加價,五元十元太低了。他說:「我算過一筆賬,每一位來參觀者,大約平均花費三十港元,包括門票、捐錢、購買紀念品,每月五千人,就有十五萬港元。當然有些貨需要扣除成本,每月也有十萬收入,紀念館資金維持,門票加不加價應該問題不大,我覺得重要的是,讓更多人來,了解傳播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