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為大腸癌盯上的6種人!

大腸癌90%出現在50歲以上。台灣的大腸癌病人20~25%發現時已是末期。篩檢發現的大腸癌將近一半是零期跟一期,治癒率近90%。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只有15%的大腸癌跟遺傳有關。若父母其中一位罹患大腸癌,下一代罹患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4倍。

1.不愛吃蔬果、全穀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每天只要多吃10公克,膳食纖維就能降低10%大腸癌的機率,吃更多當然更好。

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台灣男性每日平均攝取13.7公克、女性14公克,距離理想的25~30公克有段距離。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非水溶性即蔬果中一絲一絲的纖維,而水溶性即QQ滑滑的食物,如菇類、海藻類等,還有一些看起來不黏,卻有豐富的果膠,如蘋果、燕麥、牛蒡等,也要多加攝取。

主食也要改變,膳食纖維才可能吃得夠。例如將白米白麵改為糙米雜糧、全麥麵包等。

2.不愛喝水

水喝不夠,吃再多高纖食物也無法排出來。每天喝5杯水,就可以降低45%大腸癌機率。事實上多數人都在慢性脫水,因為在有空調的室內,不會感到口渴。

喝水時間也很重要。

《自律神經健康人50招》作者小林弘幸起床後,習慣在早餐前喝一杯水,他也要求他便秘門診所有的病人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早晨喝杯水。他解釋,早晨第一杯水固然是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更重要的意義是誘發「胃結腸反應」,因為早晨是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優勢切換為活動交感神經優勢的時候,藉由喝杯水,適度刺激副交感神經,誘發自然的便意。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87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506

延伸閱讀:

5種NG食物!正在破壞你的腸道健康

沖水前,請看一眼你的便便!10症狀一定要注意

半蹲、腳懸空...快改掉6大上廁所錯誤習慣!

腹痛、嘔吐,當心可能是「腸扭結」

右下腹痛=盲腸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