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華爾街金童 讓漢堡王大復活

日前,《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10多年來歷經內憂外患的漢堡王(Burger King)近來起死回生,業績及股價成長速度首次超越速食業龍頭麥當勞(McDonald's),最大功臣當屬少年執行長史瓦茲(Daniel Schwartz)。他去年6月才坐上大位,而且進入這家企業的時間不到4年,卻已經交出吸睛的成績單:去年獲利暴增99%,超過2.3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0億元)。同期間,麥當勞獲利僅力保持平。

北美的同店業績連續三季成長,今年以來股價因而激漲近16%,麥當勞則是下跌逾3%。一般來說,空降部隊的頭號任務就是救火,轉虧為盈是基本要求。不過,《彭博商業週刊》之所以抬出封面規格報導史瓦茲,最主要的兩個原因是,他毫無餐飲業經驗,而且今年才33歲。

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常務董事托納羅(Matteo Tonello)說,去年美國五百大上市公司執行長平均年齡是53歲,比史瓦茲大了不只20歲,他說:「若漢堡王擠進《財星》(Fortune)雜誌的千強企業排行榜,他將會是僅次於臉書佐伯格的年輕執行長。」

史瓦茲20歲時進了金融圈,9年間歷練投資銀行、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等機構,堪稱不折不扣的華爾街金童。2010年,市場傳出業績衰退的漢堡王正尋找買家,他牽線大東家3G資本(3G Capital)斥資約四十億美元,槓桿收購這家全美第二大連鎖速食餐廳,而他則順勢接任副財務長,整頓手握一本爛帳的部門。

第一步:整頓爛帳 砍直營店、剷除奢華

他一上任後就採取異於同業的反向策略:當麥當勞維持直營店比率在兩成左右時,史瓦茲卻像是清倉似的拋售全球漢堡王直營店,從千餘家砍到只剩52家,直營比率銳減至不到1%。此舉的第一層意義是,解放直營店帶來的高昂經營成本,更重要的是,這些僅存的直營店更肩負高階主管培訓所與產品研發中心的角色。

與此同時,他緊跟著全球新興市場崛起的趨勢,大舉在金磚四國中的巴西、中國與俄國開張新店面,光是2013年連鎖店數量大增近1500百家,藉由收取穩定的加盟費,增加公司收益。

分析師曾經不認同漢堡王少主視財務操作勝過老實賺錢的思維,風險管理公司避險之眼(Hedgeye)執行董事潘尼(Howard Penney)直指他「只打財務算盤」,因為它就像包租公,定期向加盟店收取平均4%營收。

不過,華爾街倒是很贊同,尤其它在新興市場的業績蒸蒸日上,還帶動當地連鎖風潮,因此乾脆反過來慫恿麥當勞和溫蒂漢堡(Wendy's)跟進。「漢堡王的做法似乎產生效果,讓人質疑快餐同業的策略應該調整了。」

除了大砍經營成本,史瓦茲「剷除肥貓」也不手軟:賣掉公司名下的私人飛機、取消每年得花費上百萬美元的豪華城堡聚會;辦公室全改走簡樸風格,並且鼓勵員工使用免費的網路視訊通話及電子郵件,取代手機及快遞送貨。他甚至成功說服一些經營已久的連鎖店業主,自掏腰包全面汰換裝潢,為公司省下四億多美元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