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美中數位諜戰商機

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首次以「網路間諜」起訴5名中國解放軍以來,8家市值總計高達2.2兆美元的美國資訊業巨頭,近來或因中國《反壟斷法》遭搜索、課以高額罰金,或直接被踢出國企及政府採購名單,遭受巨大壓力。 美中對抗正以數位間諜戰為核心,迅速朝經貿角力擴散中,美方祭出反補貼、反傾銷,中方以反壟斷還擊,更多的企業被捲入。兩隻800磅重的大猩猩打架,台灣好比夾在中間的小白兔,如何看清事實、靈活接招,正考驗政府和企業的智慧。

最近兩個月,「中國、反壟斷」變成財經新聞的熱門關鍵字,挑動國際大型企業執行長敏感的神經。

自從2008年中國實施《反壟斷法》後,沉睡6年的屠龍刀終於出鞘,今年以來頻頻出招,刀鋒正指向同為G2之一的美國,有權執行《反壟斷法》的3個機構 -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成為當紅衙門。

中國拿高通祭旗

數位冷戰開打 美商「維安」規格大升級

去年底,全球最重要的3G技術商高通,這家美商位於中國的辦公室遭到搜索,引起業界極大震驚。「高通員工只要出差到中國、香港,一律不准帶筆電,只能用手機通訊,到了當地辦公室,會提供一台『乾淨、簡單』的電腦,做計算或文書處理使用,也不能傳郵件」,一位高通高層透露今年來的新內規,凸顯公司全面提高保密規格,因為「你不知道透過當地的伺服器傳資料會怎樣?也不清楚酒店房間裡有沒有安裝監控器材?」

1個月前,中國以《反壟斷法》對高通開罰10億美元,調查工作已完成。8月下旬,高通總裁Derek Aberle第四度率隊赴發改委面談的前幾天,中國商務部卻對外表示,社科院研究員張昕竹已在7月底被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解聘。好幾家中國媒體報導,他受聘於高通、收取高酬勞,為其出具「未壟斷」的經濟學證據,是被解任的主因。

高通事件只是序幕,美國IT產業的「八大金剛」,正被中國逐一鎖定,「美中數位冷戰」正要開打。

故事的開頭,得回溯到去年6月爆發的「史諾登事件」,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技術助理史諾登(Edward Snowden)爆料,美國政府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利用谷歌、微軟、思科等大企業蒐集情資,歐巴馬政府隨後坦承「稜鏡計畫」,監控臉書、谷歌上網民的隱私,英國《衛報》也指出,美國透過強大的資料探勘工具「無界告密者」(Boundless Informant)蒐集情資,消息曝光後舉世震驚。

史諾登事件

「八大金剛」成箭靶 美中對立升高

隸屬於《人民日報》旗下的《中國經濟週刊》,隨後以「他在監視你」(He is watching you)為封面,指出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進不去美國,但美國的「八大金剛」──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卻橫行中國,在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等主權行業皆長驅直入,舉例來說,中國五大銀行全部要靠IBM的大型主機,民航的航管系統也差不多。

《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採訪時任高通執行長的Paul Jacobs,他坦承「稜鏡門」已影響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並直言「所有美國科技公司都在中國面臨日益升高的壓力」。一位美商軟體高層分析,中國政府10幾年前就開始懷疑,這些「八大金剛」是有後門的,卻苦無證據,加上中國本土伺服器、儲存媒體及資料庫管理軟體也不夠強,「即使是毒藥,你也得吃」,但是史諾登事件,大大地震撼中國政府,也讓中國政府下定決心整肅這些在中國如入無人之境的美國高科技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