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打造台灣「可汗教室」

今年開始,有個全新規格的「翻轉教室」教師研習,要求報名者課前必須預習,「預習完成度」是決定錄取與否的重要參考。即使資格要求這麼多,幾場研習卻吸引超過一千七百位教師爭相報名。

在這幾場研習中,有個名字不斷被提起。「感謝方董事長,讓我從個人的愚公移山,到後來卻能透過網路影片快速發揮影響力……」去年九月,自主打開課堂大門的中山女高國文教師張輝誠,原本只想靠自己用課堂現場感動教師,卻得到誠致教育基金會全力支持,主動幫忙製作演講影片上傳,建立講義平台……很快的讓自己的教改經驗在台灣教師圈擴散,引起轟動。

創業家六十歲轉行做教育

他口中的方董事長,是六十歲才轉換人生跑道的方新舟。「基金會成立時,我們有『三不原則』。不難的事情不做、不能擴大規模的事不做、沒有長久影響的事情也不做……」方新舟從上市公司雷凌科技CEO,投入教育改革,成立誠致基金會,為自己豎立非常高的標準。

今年六十二歲的方新舟,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是出生在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時勢造英雄」創造出的成就不全是自己的功勞,所以提到陳之藩︿謝天﹀文章就心有戚戚焉。決定退休後,便一直尋找自己可以貢獻的支點。「若『三不原則』可以達到,我希望這件事情是對台灣有正面幫助的事,」斯文不多話的方新舟很有使命感。

他的熱情和使命感吸引了一群非常年輕優秀的團隊,成軍不到三年的「誠致教育基金會」,吸引了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領域遍及電機光電、資工資管、醫科、教育等各領域好手的年輕人。他們師法美國以科技翻轉教室的始祖「可汗學院」,架設「免費、均等、一流」的教育平台,希望能改變長久以來華人教育裡太偏重單向傳授的課室風景。

不只建立學習平台、辦教師工作坊,今年暑假,誠致基金會更帶著十位台灣中小學老師,到美國匹茲堡參加翻轉教育年會,讓老師站上國際舞台。在美國,台灣老師感受到自己做得真不錯,可以跟世界上其他優秀老師站在同一條線上。

「走在前面的優秀老師,該怎麼幫後面的老師一把?」說起話來不疾不徐的方新舟,總是帶著團隊拉高視野,從整個大環境回頭審視自己的現況與未來。

「他不是大演說者,卻是思緒清楚的Thinker,很有想法,」曾是誠致教育基金會公益董事,也是台大商學院EMBA教授的李吉仁回憶,方新舟曾拿著在科技圈大家耳熟能詳、由《跨越鴻溝》作者傑佛瑞.摩爾(Geoffrey A.Moore)提出的新科技推廣五階段模型,與他討論該如何讓國內教育圈的翻轉力量,儘早跨越目前還不到一六%的「創新與早期採用者」門檻,朝更具影響力的「早期大眾」邁進。

「企業出身的人都習慣講規模,受不了只做一顆珍珠,」李吉仁觀察,「所以他很急啊!」平台上線不到兩年,方新舟便不斷思考如何能快速擴大「翻轉」影響力。

方新舟不僅是思考者,從念書時期,他更是有了想法後,願意捲起袖子付諸行動的實踐者。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0807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