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媽媽教訓孩子以後不能這麼做;孩子哭了,爸爸馬上哄孩子……
家庭中,若父母一方固定扮黑臉或白臉,對孩子的發展恐有不良的影響。
狀況一、家裡兩個孩子分別是四歲、小二,爸爸不太管孩子的生活常規,所以這些事都落在我身上,我的管教方式比較嚴格,孩子自然什麼事都會先去找爸爸談。然而,教養孩子真的需要某一方固定扮演黑臉,不「黑」就無法好好教育孩子嗎?
一部車要順利啟動、上路到停下,絕不可能油門一路加到底。除加油門外,還要適當的踩剎車。
「愛」與「管」的教養,就像開車時的「加油門」與「踩剎車」般,缺一不可。在實施時,一人能身兼兩者的功能,則堪稱是一輛好車。簡言之,父母任一方,不僅是需要學會「愛」(白臉)的技能,也要學會「管」(黑臉)的技能。兩者若能整合成功,就可以發揮十足教養上的「影響力」了!
換言之,若由一方固定扮演「白臉」,另一方扮演「黑臉」,行使起來確實會有困難,且對孩子的發展恐有不良的影響。形成的問題是:
孩子在內心中對爸媽產生了「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會阻礙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如孩子會傾向靠向白臉,疏離黑臉;與白臉的關係可能從倚賴演變成耍賴,而與黑臉的關係則是來個消極或積極抵抗。
角色固定,教養重心易失焦
一旦爸媽所扮演的角色是對立的,孩子或爸媽都不自覺的會開始一場心理遊戲,而心理遊戲的結果是令關係更具有殺傷力,令家人彼此之間不能坦然與信任。心理遊戲的方式例如:孩子刻意抱怨黑臉的作為給白臉聽;白臉動用「請出黑臉」來威脅孩子:孩子請求白臉為他「守祕密」等等。
夫妻在扮演固定角色的「黑臉」與「白臉」,並缺乏溝通、彈性與整合時,教養孩子可能陷入互相補償;結果可能是黑更黑、白更白,甚至彼此指責教養的方式,最終會讓教養失焦。
固定的「黑臉」或「白臉」,就像前所述車子的「油門」和「剎車」,是缺一不可的;因而「單一固定」的教養方式,將無法獨立教育孩子。這樣一來,出於無力感,夫妻倆便會互相倚賴,也會投射錯誤的期待在對方身上,期待藉由對方來解決問題。
這樣不僅影響親子、夫妻關係;此外,家庭中兩套對立的規則,對於形塑孩子的行為、價值觀等有相當大的障礙,未來人格發展也可能缺乏統整性,不利於情緒及人際的發展。(莫茲婷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
狀況二、孩子今年上小一,先生希望讓孩子補英文。但我覺得才不需要那麼早補,先把基本學科學好、培養上學的樂趣比較重要,但先生堅持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該怎麼和對方溝通呢?
教養理念的差異,是最容易引發夫妻衝突的地雷之一。面對夫妻在教養上不同調的狀況,以下提供幾個介入的角度: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1453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