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線上求職、人力資源調查網站「玻璃門」(Glassdoor)發布2015年最佳工作場所(Best Places to Work)排行榜,大型企業前50名由Google奪冠,許多知名網路、科技公司都上榜。最出乎人意料的是,美國地區漢堡連鎖店「In & Out」排名第8,打敗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迪士尼(Disney Parks & Resorts)、推特(Twitter)等當紅企業。
Glassdoor的工作環境評比,得自80萬勞工的意見回饋。受訪者以1到5分評等工作滿意度,說明給分理由、正反面意見,另外回答薪資福利、升遷機會、「會不會推薦朋友來上班?」、「工作生活能否平衡?」等問題。
In & Out 員工發自內心開心歡迎客人
總平均4.2分的 In & Out 受員工愛戴的主因包括:起薪就比同業高17%、福利領先同業且不輸其他產業,管理氣氛融洽、工時有彈性,員工普遍認為,在那工作可以發自內心,對客戶綻放笑容。
In & Out漢堡在美國名氣響亮,成立時間(1948年)比麥當勞還早,經營風格卻大異其趣。麥當勞全球超過3萬5000家分店,員工總數超過44萬人。In & Out僅擴散加州、亞利桑納、內華達、猶他、德州等5個州,分店290家,員工約1萬8000人。
蠻好吃的In & Out 漢堡
兩家速食連鎖店規模天差地遠,若說到美食評比、員工滿意度,兩者落差一樣鴻大,In & Out 卻是遙遙領先那個。除了熟客才知道的隱藏版漢堡、三明治,In & Out 只提供牛肉漢堡、薯條與飲料,點餐變化就是加起士、漢堡肉、醬料與薯條熟度的差別。
比麥當勞漢堡便宜的價格,In & Out漢堡肉新鮮現做,洋蔥、番茄都是輪切厚片,蔬菜多一倍以上(吞口水~),吃起來比較像美式餐廳賣的漢堡,只是規格比較樸實,足以顛覆一般台灣人對於速食連鎖漢堡的印象。
In & Out 漢堡後來還成為美國人一道料理菜式,好奇的讀者,不妨上Youtube網站,輸入關鍵字「In & Out Burger recipe」,點開來看看,便能了然於心。
起薪每小時多1.5美元
速食業與流通業者,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藉口工作技術水準不高,把政府最低薪資,當作起薪標準,不願意提供較好的薪資待遇,美國速食業勞工起薪是8.94美元,換算新台幣285元,大約可以買一份最貴的漢堡全餐,比台灣好一些,但美國消費水準比台灣高很多,因此,全美190個城市的素食店員工,近期才發動過大罷工。
In & Out起薪則是10.5美元起跳(約新台幣335元),而且調薪速度很快,管理層薪資也優渥,因此每次徵人,都吸引求職者大排長龍。且無論全職、兼差,工作時間有很大彈性,休假、全套醫療保險、退休金等福利很大方。
福利不輸其他產業
In & Out工作內容很大一部份是體力活,節奏快、要求高、相當辛苦,但公司管理文化積極明朗,員工訓練紮實,同儕合作氣氛良好,且升遷管道暢通,公司的產品與服務,也讓員工很有榮譽感,92%受訪員工,願意推薦朋友這份工作。
也有員工抱怨,服裝規定太嚴、全職職缺不好爭取、對實習經理的監督不足,工作站立時間太長,對身體造成負擔,下班時一身漢堡味兒;另外,晚班員工覺得,半夜2點半下班實在太晚了。
企業利潤的分配問題
In & Out 最便宜的漢堡、最貴的漢堡餐,價格都比麥當勞同級商品低廉,食材與製作成本(吃起來感覺)也比較高,卻仍願意分配較多利潤給員工。
In & Out或許因此展店速度落後,營收規模的限制,也讓這家漢堡店擠不上《財星雜誌》、《富比世》、《華爾街日報》等財經媒體評選的理想企業榜單。只是連鎖企業資產壯大的同時,員工卻不能跟著改善生活條件,大家打拼努力的意義又何在?
參考資料:
2015年最佳工作場所(Best Places to Work)排行榜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