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期中選舉結束之後,因美國民主黨選情不佳而臉上無光的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10日就將抵達中國北京,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的非正式領袖會議,歐巴馬已失去參院的多數優勢,而中國正挾其崛起的經濟實力在世界舞台上發光,中美這兩個大國(G2)現任元首的會面仍吸引全球目光焦點。
形塑亞太夥伴關係
1989年1月,時任澳洲總理的霍克(Robert James Lee Hawke)訪問南韓時,提出成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概念,當年11月即於澳洲坎培拉舉行首屆「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不同於世界貿易組織(WTO),APEC採共識決,決議雖無約束力,由各成員國自行執行決議內容。
倏忽走過25年頭,第26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2014年將於中國北京隆重開幕舉行,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21個成員經濟體(Member Economy)代表都將參與盛會。
本屆APEC會議的主題定為「形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Shaping the Future through Asia-Pacific Partnership),會議的三大議題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加強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
中美經貿過招多年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 2001年的281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2023億美元。中美貿易總額已經從1992年的330億美元發展到2011年的4466億美元。
由於統計數據的誤差,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對中國逆差從2001年830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2955億美元,貿易總額增長到2011年5032億美元。
美國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需求超過其國內同類產品的產出。有觀點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保護國內市場對外國產品施行很多貿易限制,包括貿易壁壘、進口、投資缺乏透明度、進口產品需要許可、法律法規對外國企業的不平等以及要求外國企業通過輸出技術以換取市場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1年11月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員國後,部分限制已經取消,但仍存在一些貿易壁壘。
美中各有期盼
就在中美較勁之外,雙方各自對彼此存有期待,例如:美國希望中國能夠融入全球經貿體系,擴大互惠的經貿關係,能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壟斷性的行業,中國能在其國內市場有效地保護知識財產權(IPR),中國能夠提高人民幣匯率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等。
而中國同時期盼美國能取消貿易壁壘並允許中國物美價廉的消費品進入,加強對中國中西部地區投資的挹注,理解中國在保護知財產權上的努力,人民幣的匯率改革需要循序漸進,重點在於人民幣市場匯率的形成機制的完備。
經貿以外,反腐是重點
8月,「APEC反腐執法合作網」(APEC Anti-Corruption and Transparency, ACT-NET)宣佈成立,秘書處將設置在中國,由美國擔任首屆的聯合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