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1月14日總統敗選那天開始,1000個日子以來,蔡英文其實就在為下一次做準備。相較於當年阿扁意外當上總統,蔡英文的總統之路,準備得相當扎實。但,至今仍找不到對手的她,這回能真的讓年輕人的眼淚轉換成笑容嗎?
不要問我們寫了多久,而要問我們改了幾次。」4月15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正式獲中執會提名,成為2016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她的2400字參選談話,在反覆修改中敲定,執筆人之一的黨副祕書長劉建忻當天下午在臉書的簡短留言,傳神道盡蔡英文的個性:謹慎、龜毛,實事求是。
一樣的謹慎龜毛不一樣的感性訴求
「你覺得她那天談話,哪個部分讓你印象最深刻?」已被視為「英系」立委的陳其邁問許多人,答案當然是「眼淚換笑容」那段。(原文:今天早上出門之前,我想起了2012年敗選那一夜,現場有很多年輕人,掉下他們的眼淚。在今天,我告訴大家,也是我今天早上告訴自己的,我拚了命也要把那些眼淚轉換成笑容。)然而,小英堅持花很大篇幅談論政策,也對講稿內容意見很多,氣得講稿執筆人、清大社會所副教授姚人多逕自搭車回新竹,不想管了。
不過,了解小英性格的人,還是對她在演講結尾時的感性訴求,眼睛一亮,認為她已做了不少調整。這對一路跟隨她的幹部來說,感受更為明顯,從一二年1月14日總統敗選後,1000個日子以來,蔡英文其實就在為下一次做準備,「這已不是她一個人的選舉,她知道自己的責任,她已經想好當選後要做什麼,所以參選聲明寫了一堆,動機十足,要解決問題,」陳其邁眼中,蔡英文已經準備好了,領導人條件也夠了。
面對失敗,蔡英文學到了什麼?1000個日子,蔡英文準備了什麼?
2次敗選都跟在小英旁邊的黃重諺(現任民進黨新聞輿情部主任)對這位老闆的冷靜,印象深刻。他記得一○年新北市長開票,在選前民調都還顯示四都勝選希望濃厚,不料因為一顆子彈改變選情,大家聚在房間看開票過程不妙,氣氛低迷,經過門口的蔡英文探頭說:「你們幾個大男生愁眉苦臉的做什麼,現在要想辦法讓支持者冷靜。」一二年同樣場景發生,小英臉上沒有愁容,淡定地一樣說要去現場,要讓支持者不要失望、要讓國家繼續往前走。
更懂得承擔責任參與社交活動已更自若
社運部主任郭文彬也一路看著小英的蛻變,「她剛接黨主席時最常問,我叫他們幹嘛他們為什麼都不做?」她不了解民進黨是派系山頭聯盟,大家取得政治職位都各自努力各自取得,不是靠上級關愛眼神,要讓大家聽命做事,要有技巧;幾年下來,他認為小英改變很大,「認真看待政治領袖該承擔的責任」,不但懂得政治技巧,也會跟反對者溝通,統御能力大為提升,更了解作為政治領袖的角色,除了政策研究,作為綠營象徵,必要的社交活動已能泰然自若地參與。
一位黨內幹部觀察,小英以前沒耐性處理人情世故,她會覺得自己已經講清楚了,但現實上不是講完大家就認同你;現在身段柔軟許多,知道該怎麼當稱職領袖,該怎麼運用政治技巧。例如,她知道獨派對她一向存疑,因此跟公開挺賴清德的辜寬敏吃過2次飯;黨內有實力的民代要角,不少人跟蘇貞昌很有交情,她也要說服他們向蘇說「不」。
對四大天王、黨內輩分高的人,她把他們全放到選舉對策委員會,並找來跟各派系關係不錯、也沒有利益衝突的蘇嘉全擔任召集人,大家各安其位,派系在裡面協調、平衡。她最重要的政策智囊是林全,從之前的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到現在黨內智庫新境界基金會,林全都是領頭羊,但林全擅長的是賦稅、財政、金融,加上作風名士派,選戰進入倒數,需要一個作戰經驗豐富的策士,於是找來之前幫柯P總綰政策的張景森,擔任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加快公共政策規畫。
如果說,3年前的蔡英文,是在新北市長落敗後、被倉卒推上總統競選舞台,在一切都還沒準備就緒下,打了一場差強人意的選戰;3年下來,蔡英文積極備戰,為一六年的這一仗做足功課,「他很幸運有時間學習當領袖」,黨內人士指出,相較於當年阿扁意外當上總統,新手上路執政跌跌撞撞;一直有雄心問鼎大位的蘇貞昌與謝長廷兩人,苦無機會真正歷練,蔡英文的總統之路,準備得堪稱扎實。
「多數人落選都很痛苦,如喪家之犬,但我沒聽過小英有過怨天尤人的話,」一位立委說,敗選後的蔡英文沒有太多休息,很快成立基金會,廣納扁朝卸任政務官,借用他們的經驗,上課、討論政策,每週五邀請相關專家演講。與會者表示,兩年半下來,接觸的議題廣泛,他相信小英對大多數的公共政策都有一定了解,甚至許多新興產業、新經濟的概念,團隊都有不少涉獵。
勤走地方做政策實驗看見偏鄉、在地與社會力
這個團隊成員,包括胡勝正、陳博志、施俊吉、林全、朱澤民、張景森、賀陳旦、許璋瑤等,都是扁朝財經官員,加上中生代學者如蘇建榮、陳錦稷、洪財隆、施克和等人,網羅了綠營重要財經人才,想洗刷外界總認為民進黨不懂財經的批評。
除了勤做政策研究,小英也勤走基層。過去,小英總被認為和馬英九一樣,跟基層很有距離,尤其她成長於台北市,家境富裕、求學順遂,標準的人生勝利組,許多人懷疑她像馬一樣不知民間疾苦;這3年,小英幾乎每星期都到台灣各地方拜訪,不是蜻蜓點水,而是住在當地,真正「看見台灣」。
常常,她跟著「寶島志工團」到偏鄉協助整修校舍、建造書屋,幫忙找人找資源,現場能做什麼她就拿來做,屏東枋山國小、台東原住民書屋、桃源國小營養午餐⋯⋯,在這些山巔海湄的偏鄉,多是隔代教養、單親、外籍配偶家庭,蔡英文才真的看見了台灣。
她也把這些計畫,當做她實踐「在地經濟」的場域,以及若干政策的實驗。如何藉由營養午餐的製作,讓村莊形成共生關係;如何利用老人與小孩彼此陪伴,解決幼托與長照問題;過去的政策思考都在預算編列、員額增補,現在她看到人的真正需求,發現將社會力導入,結合在地的人與資源,才是解方。
蔡英文一直想證明她不是「女版馬英九」,她認為她比馬貼近民間、了解人民,尤其,比馬有魄力多了,「這種說法太小看我了,我在民進黨最低潮的時候進來,我也改變了民進黨,」小英這樣對質疑她的人說,她若不是有寬容的心胸,在黨內規則與人才上幫柯P,柯P怎麼會選得那麼好?
或許她不是另一個馬英九,但她用人是否跟馬一樣,在小圈圈裡找人?卻是旁觀者的疑慮。一位曾在國安系統跟蔡共事的前官員就擔心,小英會像馬英九一樣,在鏡子裡找人,看她現在的政策幕僚都跟過去一樣,似乎缺乏不同光譜的夥伴,她可能的競爭對手王金平,是什麼人的話都聽一聽;相反的,他認為小英有主觀上的意志,固執起來會推翻大家的決議,建議她人脈要再廣一點、意見要多聽一點。
「小英失敗兩次,一定有她致命的地方,」這位人士指出,當初小英因為「宇昌案」,民調掉了六個百分點,對比柯P處理MG149,民調反而拉高,他認為小英沒有果斷處理是一大失誤。
「前一天講好要開記者會反擊,第二天一早就推翻幕僚的建議。」一位當初幫小英操盤的黨內高層氣得說:「她講不聽!」小英的確有她的堅持,從好處來看,她不像傳統政治人物變來變去,她說出口的,是她相信、並且做得到的,她也不喜歡拿槍對政敵掃射,辛辣一點的批評都不願意;但站在選戰角度,這樣的堅持不一定是對的。
柯P成最佳對照組留迴旋空間,不輕易給答案
「柯P旋風」跟她恰好是對照組,柯文哲說話直白辛辣,蔡英文迂迴婉轉,總要留迴旋空間,所以姚人多曾評論兩人,「她不想讓人聽懂,他深怕別人聽不懂」。了解小英的人,知道她決不是「空心菜」,她有想法有主見,但對外,過去的談判經驗使然,讓她不肯輕易給出簡單答案,「你聽她上台講話,起承轉合結構完整,邏輯清楚內容豐富,但是找不到標題。」陳其邁說,她能做多少說多少,要她喊選舉口號,她不願意。小英演講喜歡照著稿子念,不是她不會講話,是她怕出錯。一位扁身邊幕僚就觀察到,小英在台上更冷靜,不脫稿、不會有意外演出,大家不必擔心她暴走,同理,美中雙方都不用怕她做出脫序的事;阿扁不同,上台就亢奮,給他提綱挈領的說話要點,他就自己發揮得淋漓盡致,還加碼演出。
小英的一位幕僚表示,小英對政策有三個堅持,做不到的不能說,沒比對方好的不能罵,說到做到。她實事求是,卻因此過度謹慎,讓人懷疑她的決心,「你要她擺出氣勢,霸氣說出一二三四點,她不會願意的」。她沒有花媽既霸氣又柔軟的身段,為了拉抬自己人劉世芳的民調,站在高雄街頭不斷鞠躬揮手;她也沒有賴清德標榜的清高孤絕,敢下注不進議會開會,博得美名。所以她的人氣排行,竟還落在菊賴柯之後,甚至還小輸藍營的王金平、朱立倫。
傳統政治人物有的激情,在小英身上看不到,所以外界總感覺不到她的溫度;她一上台,論述艱深,場子冷得快,但支持者還是認命接受這個「很不民進黨」的主席,盡責地搖旗吶喊;然而私底下,她的部屬都知道她的溫暖和貼心。前兩年,政治幕僚陳俊麟住院,她天天問病情、要幫忙找醫生;幕僚被找去她家開會,她先問吃過沒,然後忙著下廚張羅吃食。
蔡英文這樣一個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卻還可以在這麼多政治老手環伺的民進黨中,殺出一條血路,不單是她當年在民進黨幾乎瓦解時,出面挽救,也在於她的確具有智慧與堅強意志,帶領了民進黨打了幾波勝仗,她賣力輔選大家感受得到,這讓她在獲得黨內提名當天,黨內縣市長、中執委等實力人物一字排開力挺。
固執個性不易改變治理能力尚待檢驗
目前來看,小英當然是勝算最高的候選人,尤其迄今連國民黨的對手在哪裡都還未知;然而,選舉情勢千變萬化,沒到選票開出,誰都不敢說誰贏定了。3年多來的蔡英文做了許多準備,但看在一些打過選戰的高手眼裡,套句金溥聰最愛講的:「政治前面的每一寸都是黑暗的。」尤其國民黨根基深厚,誰也不敢輕忽。
一位曾在上次總統大選與小英交手過的藍營人士觀察到,蔡英文有處女座的龜毛個性,很ㄍㄧㄣ,像宇昌案,他認為蔡至少有道德瑕疵,卻從不道歉;「政治是一種專業,蘇謝也許老奸,但重大決策很務實,蔡還沒真正接受檢驗,政治沒那麼單純,」他表示,人過45歲很難改變,但她若不改固執、堅持自己是對的個性,是一大隱憂,「選舉是一場演出,選舉只是巡洋艦,治國卻是航空母艦,執政後治理國家的能力才會被檢驗,蔡英文這部分還沒被檢驗。」
一位政治觀察家表示,民進黨四大天王一個比一個會選舉,政治判斷常比幕僚準確,但小英是個不會選舉的人,她的幕僚久經沙場,她應該多聽幕僚的意見,從過去經驗看起來,她的堅持常犯錯;他說,柯P對政治沒sense,但他會信任幕僚專業,會配合擺布演下去,小英就難以被說服,「這是全台最會選舉的團隊,看她有沒有能耐團結人才,做好分工,把人放在最好的位子,而且她要能配合。她不是有爆發力戲劇張力的人,她不像扁蘇謝天生選舉人物。」
他認為,小英目前指揮系統還沒建立,選戰模式也不明確,選舉成敗關鍵,是她跟選戰團隊的關係,她一定要慎防「出場時民調最高,一直扣分到明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