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明星偏愛吸毒背後的真問題

柯震東(左)、房祖名(中)在北京吸食大麻遭捕。(取自房祖名微博)

大約三個月前,世界禁毒日前夕,大陸著名編劇寧財神因涉嫌吸食毒品被群眾舉報,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公寓內被警方查獲。從世界禁毒日迄今不到三個月內,陸續有大陸演員張默、何盛東、高虎,以及香港演員張耀揚,台灣演員柯震東,等因吸食毒品遭群眾舉報而被警方查獲。再加上在3月中旬因吸毒被查獲的大陸歌手李代沫;6月13日因吸毒在警方例檢中被查獲的大陸著名導演張元,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兩岸三地已經有至少8名演藝界明星因為吸毒而在北京身陷囹圄。

一時間,「明星吸毒」成為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熱點,特別是8月12日、8月16日不到一週的時間裡高虎和柯震東分別因吸毒而被查獲。因此,媒體和輿論熱衷於討論:為什麼明星更愛吸毒?並認為明星吸毒敗壞了社會風氣,帶來更大的社會危害性。

(資料圖:今年上半年,有多位演藝明星因吸毒而身陷囹圄,網友因此惡搞的「海報」。)

例如,8月13日,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與北京42家經紀機構和表演團體簽訂了《北京市演藝界禁毒承諾書》,承諾不錄用、不組織涉毒藝人參加演藝活動,淨化演藝界隊伍。這出鬧劇的邏輯就是基於後者,認為明星藝人吸毒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危害性。

可是,明星是否就真地比其他職業、身份的人群更愛吸毒?明星吸毒對社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們不妨根據一些相關的數據和分析來做一些梳理,釐清其中似是而非的偏見和誤解。

一、明星群體並不比其他群體更愛吸毒

如果認為明星比其他群體更愛吸毒,可以通過比較被查獲的吸毒明星數佔被查獲的總吸毒人數的比例,是否明顯高於明星在人群的比例來判斷。根據8月14日官媒披露的數字,北京上半年查獲吸毒人員3600餘名,其中9位明星涉毒,佔比大概千分之2.5。根據這個數據,明星群體並不是一個明顯對毒品有偏愛的群體。

儘管官媒披露的數字並沒有顯示出明星群體對毒品有更明顯的偏好,但可以查詢到涉及明星吸毒的新聞報導,卻有著與千分之2.5嚴重不相稱的報導比率。通過百度檢索,用新聞全文的方式,關鍵詞「明星」「吸毒」可查詢到的新聞報導有857,000篇,比「教師」、「醫生」、「公務員」、「官員」這四個身份類別可查詢到的新聞報導總數要高200倍以上。如果認為「教師」、「醫生」、「公務員」、「官員」這四類身份的人群面對毒品潔身自好所以導致新聞報導篇幅極少,那麼吸毒人群中,「社會閒雜人員」應當比例不小。但如果檢索「社會閒雜人員」「吸毒」,可查詢到的新聞報導只有14篇,只相當於「明星」「吸毒」的十萬分之1.6左右。

(表:根據百度新聞全文檢索可查詢到的新聞篇數)

儘管從經驗和常識來判斷,社會閒雜人員的吸毒比例理應不低,就算與明星群體相當,但明星吸毒的報導量卻是社會閒雜人員吸毒的近10萬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道理其實很簡單。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明星是媒體和輿論的「寵兒」,無論這個群體有任何八卦,都必然是輿論的焦點。像幾個月前,文章和姚笛的婚外情成為了全國人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而實際上每天全國發生著的婚外情故事恐怕要數以十萬計。沒有人在乎,也沒有人會關注那些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人。我們也不難理解,北京市上半年查獲的3,600名吸毒人員中,人們幾乎百分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其中的9位明星身上;而剩下的3,591人基本上沒有人會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