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壓寶的新科技 讓把妹變容易

被女友徹底人肉搜索後才告白成功,讓西班牙創業家卡塔赫納(圖)決定開發大數據的個人徵信商機。

被翻譯為大數據、海量資料或巨量資料的「Big Data」,向來被視為下一波重要科技趨勢,過去幾年以大企業應用較為積極。不過亞洲首富李嘉誠名下的基金會,近來一連串的投資活動,代表大數據的發展又進階到另一階段;以市井小民為主的終端消費應用,正躍上主流。

今年5月19到23日,李嘉誠基金會由董事周凱旋親自領軍,帶著旗下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所入股的七家新創公司,在中國北京、廣州、蘇州等七個城市巡迴舉辦發表會,邀來國務院、當地副省長級貴賓現身助陣,幫助這些來自加拿大、美國、以色列、西班牙的創業家打開中國市場。

七家公司中,除了《商業周刊》曾報導的人造雞蛋製造商漢普頓克里克食品(Hampton Creek Foods)外,還包括環保包材、水處理、產量倍增種子、高效能LED等領域的新創業者。引人注目的是,有兩家公司所推出的社交網站個人徵信、癌症篩檢應用,正好都屬於大數據領域。

新創公司嶄露頭角 轉向消費端,大企業搶購併

過去,一談到大數據,大家馬上聯想到的就是Google、臉書(Facebook)、IBM等積極布局相關商機的大企業,一些小型新創事業也大多著墨在發展更先進運算科技、更能跨平台的技術為主。但是今年大數據儼然推進到新境界,比的不再是硬邦邦的技術,做生意的對象也不再是大型企業,而是真正面對消費者的應用服務。

美國創投業者特克(Matt Turck)連續三年發布「大數據產業地圖」資訊圖表分析。他發現,整個大數據產業中,雖然仍以基礎架構、運算分析、跨平台業者為大宗,但他的地圖顯示,推出消費端應用的新創公司比例逐漸攀升,已經從第一年約占地圖面積七分之一,進步到今年占了將近四分之一。

特克觀察,這批新創公司推出應用於市場行銷、客戶管理、惡意造假行為偵測等服務,並開始擴散到生技、保健、教育等更廣泛的領域,發展益趨蓬勃。而令人振奮的是,「這還僅僅是個開端而已!」他說。

這個趨勢,李嘉誠也看到了。

由李嘉誠基金會入股的維港投資,過去創投成功案例相當驚人,曾精準的看上Skype、臉書、Spotify音樂服務、Siri語音人工智慧等赫赫有名的公司,並因此賺得盆滿缽盈。

近年成果還包括投資了被雅虎購併的新聞摘要公司Summly,獲臉書購併的上網流量監控軟體Onavo,以及被Google購併的地圖導航商Waze、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這麼厲害的成績,也難怪吸引︽富比世︾雜誌(Forbes)今年三月專文報導。

漢普頓克里克食品創辦人泰崔克(Josh Tetrick)以自家獲維港入股的經驗分析,維港偏好想法大膽創新、能找出真正問題、並可運用科技為世界帶來大規模改變的新創公司。維港投資這回新壓寶的大數據服務應用新創公司Traity與米迪歐癌症篩檢公司(Medial Cancer Screening),也不例外。

Traity的股東陣容赫赫有名,除了維港以外,矽谷著名的天使投資公司500 Startups也是有力的後援。能吸引大咖入股,Traity想處理的不是什麼更艱深的運算分析技術或是更省成本的方案,而是透過顛覆性的創意,解決臉書、推特(Twitter)等社交網站尚無法處理的網路個人徵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