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一座盤據在中國和朝鮮半島邊境的巨大火山爆發,將大片地區夷為平地。如今,它是一座休眠中的活火山,在中國它叫「長白山」,北韓稱它做「白頭山」,視之為民族聖地。在地質學者眼中,則是一座研究的寶庫。
和其他火山不同的是,白頭山的政治意涵極為敏感,過去從不對外開放研究,國際地質學者只能望山興歎。但最近北韓政府改變政策,主動找來英國學者,要揭開白頭山的神秘面紗。
兩位英國科學家來到白頭山進行前所未有的共同研究計畫,協助北韓蒐集地震學數據、在山裡採集在10世紀時「千禧年大爆發」可能留下的岩石樣本,目的要一探究竟,預測未來再爆發的可能性,還要找出其它更深奧的祕密。
這趟火山之行為期8天,劍橋大學火山學教授奧本海默(Clive Oppenheimer)說:「白頭山上次爆發是近千年來最大規模的爆發之一,但至今我們尚未取得詳細的歷史數據。」當地的岩石就像民航機的黑盒子(飛行記錄器),還有許多資訊有待挖掘。
對火山學研究者而言,能深入白頭山是一次開疆闢土的絕佳機會,因為在山中還藏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謎團。
(美聯社)
奧本海默說:「火山的結構、位置無法解釋它的所有活動,我們要弄清楚它為何能繼續存在。所以科學家對這片拼圖很有興趣,火山爆發如何發生、爆發前火山和生態系統變化、爆發後要怎麼恢復到從前的生機等,都逐一拼湊起來,才能還原整個事件。」
白頭山是傳說中朝鮮民族的起源地,北韓開國者金日成宣稱這裡是北韓勞動黨抗日根據地,同時為確保長子金正日的血統純正,白頭山也變成他的出生地,甚至傳出他誕生當天氣候突變、出現彩虹等異相,因此白頭山也被視為是金氏家族的象徵。
(美聯社)
每年夏天,雪融到一個階段時,都會有成千上萬北韓人民到這裡來參加政治教化之旅。北韓也希望能夠將這座聖山做適當的開發,將著名的天池開放給更多外國觀光客參觀。
主峰2800公尺高的白頭山從2002年開始不太穩定,地底活動和地面隆起顯現火山下的岩漿正在流動,2006年時情況減緩,因此大多數專家並沒有將情況看得太嚴重。然而,令人擔心的是,北韓的核彈試爆就在距離白頭山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進行,有可能會引起火山爆發。
哈蒙德(右)與北韓同仁。(美聯社)
另一位遠赴北韓的英國科學家是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地震學者哈蒙德(James Hammond),他表示即使白頭山現在非常安靜,但大爆發的可能性仍然不可輕忽。北韓政府已經向國際科學界求助,希望能掌握白頭山內部的活動資訊。
這個計畫始於2001年,在北韓政府要求之下,華盛頓的慈善組織「理查隆斯貝瑞基金會」(Richard Lounsbery Foundation)提供資金來支持這項研究,而奧本海默和哈蒙德就是第一批來到白頭山拜訪的西方學者。
哈蒙德指出,雖然他興致勃勃,但是這個計畫是個後勤作業的一大挑戰,除了雙方語言不通之外,北韓內部長期封閉,不熟悉要如何和外界合作。此外,國際對北韓的制裁,更是為研究團隊帶來極大的不便。團隊需要的特殊探測器材,就很難帶往北韓。
「如果要知道火山現在的情況,我們必須在山上放置一些測試儀器,一定要先了解以前發生的事,才能預測未來可能會如何。北韓這邊相當合作,也很專業,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年的數據,希望盡快進入下一個階段,研究這些數據、把樣本帶到實驗室分析,預計明年初會跟北韓的學者共同發表論文。」哈蒙德補充道。
去年九月,哈蒙德已經安裝了六個寬頻地震儀(broadband seismometers)來記錄火山的活動,同時也蒐集了不少浮石,希望能進一步確定公元930年到940年間的「千禧年大爆發」規模究竟有多大。
哈蒙德表示,預計明年會再來進行研究,期盼這項計畫能夠繼續下去。此外,他也想邀請優秀的北韓學者,到英國共同進行訓練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