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腳丫埋藏的驚人秘密

臭腳丫埋藏的驚人秘密(BBC中文網)

瑞納特.斯茂萊根(Renate Smallegange)可以說是研究腳臭的行家——她在研究腳臭味道方面可謂不遺餘力。有時她會去收集一些臭氣熏天、磨出破洞的尼龍襪。

倘若是味兒還不夠濃,她還會要求對方把腳放在玻璃球上來回摩擦,把帶著汗濕的皮屑留在玻璃球上。有時候她會對味道格外挑剔,這時她就會用塑料袋將腳包起來,這樣整個塑料袋中就充滿了臭氣。

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工作中,這絕不是什麼最令人愉悅的一個。但大部分情況下斯茂萊根對這些時不時飄出的臭味十分淡定。「沒什麼大不了的,」她告訴我。「當然有些人的腳臭味兒比其他人好一些,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

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種氣味這麼反感。雖然有時聞到惡臭斯茂萊根也會稍微摀住鼻子,但對某些她的研究對象來說,這種味道確是一種催化劑,比如,攜帶了瘧疾病毒的蚊子。正因如此,Smallegange一直在努力研究產生這種氣味的獨家配方,借此控制瘧疾這一致命疾病的傳播。

葡萄球菌在腳上得以駐紮繁衍——作為回報,他們釋放出了令人作嘔的氣味。

(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由於腳部的生理結構,不管你多麼講衛生,都不可避免地會散發出一點氣味。在我們腳上,每平方釐米的皮膚上平均存在著600個汗腺,是腋下汗腺數量的數百倍。汗腺分泌出鹽分、葡萄糖、維他命和氨基酸,給腳上的細菌們提供養分。為了回報這些免費的養分提供,細菌們製造出了混合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就導致了氣味的產生。

腳上的細菌種類繁多,以至於微生物學家們很難確定究竟是哪些部位的哪些細菌產生了氣味。為瞭解決這些問題,最近拉夫堡大學的詹姆斯. 雷諾茲(James Reynolds)和他的同事們對他們自己腳上的細菌進行了統計。

通過統計,科學家們發現以下五種細菌對氣味的產生有重要影響,分別是棒狀菌、微球菌、丙酸桿菌、β變形菌和短桿菌。但對氣味影響最大的則是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通常會產生一種叫做異戊酸的化學物質。「想像一塊過期很久的奶酪吧,就是那種味道,」雷諾茲說。「如果在實驗室滴一滴,整個下午你都得聞著那個味道,太可怕了。」

葡萄球菌通常生存在腳底,而不在腳背上——腳前掌部位葡萄球菌數量尤其多——也許這就是這些部位味道最重的原因。用奶酪做比較非常適當。許多奶酪中都含有多種與異戊酸味道類似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林堡乾酪的味道則與它尤為相似。

知道林堡乾酪中含有導致腳臭的細菌和化學物質後,還想嘗一口嗎?(圖片來源:Thinkstock)

這些發現或許能夠幫助改善氣味。「如果我們知道了臭味的成分和導致它產生的細菌是哪些,或許我們就能研發出某種布料,來吸收或中和這種氣味,」雷諾茲說。同時這些發現還能用於生產除臭劑。

這一任務會有些艱巨——除了產生氣味的細菌外,我們的腳上還有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它們像守門員一樣保護著我們,防止感染。大自然也許已經給出了一些答案。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柑橘中有三種化學物質能夠在不傷害周圍其他細菌的同時殺滅葡萄球菌。

有時候,腳臭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點點的尷尬,它很可能事關生死。荷蘭科學家巴特.科諾斯(Bart Knols)是首先發現腳臭對攜帶有瘧疾病毒的某些種類蚊子很有吸引力的科學家之一。正是他的發現啟發了斯茂萊根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