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0日)是新加坡大選的冷靜日(Cooling-off Day)。
在 如火如荼的口水仗、人山人海的群眾大會、紛雜凌亂的社交媒體轟炸了數日後,新加坡人在投票之前,忽然間要做一個情緒的急剎車。雖然候選人們不能在冷靜日和 投票日這兩天,各政黨、候選人和競選代理都不准展開競選活動、不能召開選舉會議、不許穿戴、攜帶宣傳標誌等等,但幸好報章、電台和電視台,更多的是網絡新 媒體依舊可以在冷靜日和投票日報道選舉新聞。
於是,今天成為了民眾情緒退潮後,理性觀察新加坡大選的主要驅動議題的最佳時期。
移民政策
從 前幾天的競選演講、網絡討論的熱烈程度來看,已經延燒了幾屆大選的移民課題,依然是新加坡人最關心的課題。反對黨在這個課題上對執政多年的人民行動黨窮追 猛打,通過激起民間對於外來人口過多的不滿情緒來推動選票向反對陣營傾斜,以進一步打破行動黨在國會中高達92%的壟斷。
在李顯龍剛剛開始執政的2004年,新加坡的人口為417萬。去年,這個數字是547萬,升幅達32%。2013年,新加坡政府公布的人口白皮書提出人口遠景:690萬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新加坡人開始對迅速流入的外來人口表示不滿,並且把找工作難(其實新加坡接近全民就業)、公交系統的擁擠和時常出現故障、生活成本的高漲、房屋價格昂貴,甚至是孩子學業競爭的激烈等問題都聯繫到外來人口政策上。
選民們對李顯龍在上次大選後作出的移民政策調整是否買賬,將成為人民行動黨整體得票率的一個重要因素。(BBC中文網)
一時間,移民政策成為了「萬惡之源」。而外國人在新加坡當地的一些行為,更是引發了以守法敦厚聞名的新加坡人的 怒火。2012年,一名中國人駕駛著法拉利以178公里的時速在新加坡狂飆,撞上德士。法拉利和德士司機以及德士的日本乘客均返魂乏術。「有錢的外國土豪 在新加坡胡作非為害死辛勤的德士司機」這一民間定性,令它成為引爆對富有的外來移民的厭惡標誌性事件。
2013年,新加坡的小印度發生了客工騷亂事件。這是新加坡40年以來最嚴重的騷亂,有49名員警受傷。這讓新加坡人對客工階層帶來的治安問題也更加警惕。
工人黨、民主黨等主要反對黨,在其提出的競選綱領中,都提到了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工人黨秘書長,反對黨老將劉程強曾說,有朝一日,新加坡人會變成少數。
上屆大選中,得票率滑落到60%的人民行動黨在選後確實做出了調整。李顯龍宣佈了緊縮外來人口和外來勞工的措施,也通過拉大公民、永久居民和外國人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待遇以提升公民的優越感。
但是,李顯龍在國慶演說中也說,新加坡不能對外來移民完全關上國門。因為和其他富裕的亞洲經濟體一樣,新加坡的生育率也年年下滑。去年是1.25,遠遠低於2.1的人口替代率。低出生率的問題,讓強人李光耀也頭疼不已。
選民們對李顯龍在上次大選後作出的移民政策調整是否買賬,將成為人民行動黨整體得票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公積金製度
政府控制公積金存款,是新加坡民主黨一直在主打的議題之一。今年也冒出了獨立候選人,喊出了「還我公積金」的口號。
新加坡的公積金製度擔負著公共住宅、養老等等諸多使命。反對黨新加坡民主聯盟甚至還在YouTube上推出了改編自當地熱播的台灣電視劇主題歌的視頻《我問天公積金》,引起不少網絡反響。
在公積金問題上,反對黨主要攻擊的方向是公積金目前就算在65歲退休後都無法靈活提取,讓年邁的新加坡人在退休後必須繼續工作才能維持生活。
執政黨和反對黨最大的交鋒一直是在在國會的朝野平衡課題上。(BBC中文網)
民生問題
另外,新加坡人關注的還有生活費的高漲,特別是醫藥、交通方面費用的高企。這個課題,一直都是新加坡的中下層人民的擔憂,不少人說在新加坡「可以死、不可以病」是一個無奈的現實。
反對黨民主黨這次競選期間特別針對新加坡的醫療系統的缺失做文章。當然,行動黨方面則認為,從上屆大選開始設立的社區關懷計劃(ComCare)基金、推出漸進式薪金模式和樂
齡補助計劃(Silver Support)等措施應能緩解民眾在醫藥方面的顧慮。
新加坡地鐵近年來不斷出現故障,造成民眾不便。加上民眾本來就對地鐵公司高層和政府高官的高薪有所不滿,認為如此高薪之下,公共交通服務應該獲得提升。交通課題原本是關注的焦點,不少人認為反對黨將強力攻擊。
但當時的交通部長呂德耀在大選開始前就辭職,解開了這個對執政黨相當有殺傷力的議題,亦獲得不少民眾對他的好感。一個釜底抽薪,令反對黨少了一個進攻的目標。
朝野平衡
當然,除了這些具體問題外,執政黨和反對黨最大的交鋒一直是在在國會的朝野平衡課題上。
工人黨黨魁劉程強在競選演說中不斷強調,工人黨在國會勢單力薄,面對的不只是執政黨議員,還有在背後支援部長們的強大國家機器,黨魁劉程強在本屆大選最後一場競選群眾大會上,呼籲選民送更多工人黨候選人進入國會,為「鐵錘加磅」,才能發出「夠響亮的聲音」。
劉 程強說,反對黨議員參與國會辯論時壓力很大,部長背後有政府部門和強大國家機器及資源為他們找資料,反駁不同論點;工人黨在上屆國會雖有七名議員和兩名非 選區議員,卻要面對80名行動黨議員。反對黨有一定實力後,執政黨知道大選時會面對挑戰,才會認真解決人民的各種問題。
來自執政黨的現任總理的李顯龍則在演講中說,人民行動黨能直接與人民溝通,不需要反對黨充當中間人。「如果我們不跟民眾溝通、沒有人民的支持、不理解人民的需求,也不反映民眾的願望與憧憬,我們可能執政50多年並在多場大選中勝出嗎?」
競選語言
正如新加坡前任總理吳作棟說的,「本屆大選是一場光明正大的選戰,各政黨沒有發表針對種族和宗教的言論,也沒有提出具誹謗性的評論」。
這顯示了在民風敦厚、崇尚正直的新加坡民眾中,進行抹黑和人身攻擊,候選人很可能會「殺敵一萬,自損九千」。正因為大家都意識到了選民基礎,對於攻擊言論和人身抹黑行為都非常節制,唯恐被對方抓住把柄。
從整個大選李光耀的名字被提及的次數來看,那強人的背影似乎正漸漸地融化在獅城渺茫夜空裏。(BBC中文網)
選區管理
在上屆大選中,工人黨攻下了行動黨重鎮阿裕尼集選區。此後的榜鵝東補選,工人黨也獲勝。行動黨在本屆大選中集中火力攻擊了工人黨對市政的管理能力。
行 動黨的議員張有福說,榜鵝東市鎮會在2013年補選後,從白沙—榜鵝市鎮會分割出去,成為工人黨的阿裕尼—後港—榜鵝東市鎮會一部分(AHPETC)。他 說當時市鎮會約有100萬新元盈餘,而阿裕尼市鎮會在2011年交接給工人黨時,也有300多萬元盈餘,如今整個AHPETC的財務狀況每況愈下。
工人黨主席林瑞蓮則指行動黨企圖誤導選民,「我們還在等行動黨有關健康財務情況定義的說明。他們能否告訴我們,在那25頁中,我們可以在哪一頁找到(行動黨榜鵝東區候選人)張有福說的100萬元盈餘?」
李光耀
眾多議題交錯中的新加坡大選,變得前所未有地激烈和有競爭性。李光耀逝去後,執政黨希望給選民一個「即使李光耀不在了,我們也能做好」的形像,反對黨也不願提及李光耀,唯恐催出執政黨的感恩票。
從整個大選李光耀的名字被提及的次數來看,那強人的背影似乎正漸漸地融化在獅城渺茫夜空裏。